人物论——妙玉论
一、 绪论
在李纨身上是两种花的矛盾统一,红杏展现的就是对老梅的竹篱茅舍自甘心的人性突围,贪嗔痴爱在她身上显现。
李纨(老梅)与妙玉(红梅)的同质关系究竟在哪里?
妙玉是出家人,宗教要求六根清净、与世隔绝。李纨,守寡,礼教要求压抑七情六欲,都是局外人。 教,强制性,至高的神圣的命令。
梅花作为代表花。李纨是老梅,妙玉是红梅。梅花,孤标傲世,凌寒盛放,寂寞中的坚守。梅花,被赋予这样的道德象征在宋代。唐代推崇牡丹,在那个时代,一望而知,美而丰厚,展现自我。唐代文化喜欢自我推荐,自我实践。(事情没有好坏,只有品格有好坏。)而宋代却喜好孤高的花,比如菊花、莲花、梅花。
红梅:一方面出世(梅花特性),一方面又入世(红色)。李纨欣赏栊翠庵的红梅,说明她能欣赏青春之美的红色,同时也出于梅花的同质性。
- 所住的场所具有同质性。
第四十九回,
忙忙的往芦雪庵来。出了院门,四顾一望,并无二色,远远的是青松翠竹,自己却似装在玻璃盆内一般。于是走至山坡之下。顺着山脚刚转过去,已闻得一股寒香扑鼻,回头一看,却是妙玉那边栊翠庵中有十数枝红梅如胭脂一般,映着雪色,分外显得精神,好不有趣。宝玉便立住,细细的赏玩了一回方走。
人到栊翠庵有山的阻隔,稻香村同样有山阻隔。稻香村的色调一片泥黄色,栊翠庵一片素白。二人的生命处境有相似之处。
- 色彩反差曲折地反映人心的本能、本性。
红色象征人性无法根除的七情六欲。红杏象征李纨来自本能的反叛,灵魂中的休火山的窜出火苗的不安;红梅象征妙玉青春少女的心怀,无忧纷扰的情况下——栊翠庵是妙玉的个人王国——发展自我的个性。
第五回,人物判词妙玉:
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
环境客观条件下衬托下的高洁,实际上并不是人格价值的高洁。环境纵容下来的高洁,她内心充满世俗的向往,在虚矫的外表的掩盖下,会产生矫揉造作的效果。
一个很有个性的人,不必自豪,不必高傲,因为是环境、时代才能包容出来的,并不是个人努力的,并不是来自人格力量。
芳洁情怀入定中,浓春色相未全空。
本来人较梅花淡,一着东风便染红。
——姜祺《红楼梦诗》
芳洁中别饶春色,雪里红梅,正是中意。
——姜祺《红楼梦诗》注
一般混迹在红尘,何事偏称槛外人?
泥湿未沾风絮里,梅开已逗意中春。
——周澍《红楼梦新咏》
二、 身世与性格
栊翠红梅:自觉的自我追求与性格实践
第十八回,
林之孝来回:“采访聘买得十二个小尼姑、小道姑,都到了。连新做的二十分道袍也有了。外又有一个带发修行的,本是苏州人氏,祖上也是读书仕宦之家,因自幼多病,买了许多替身,皆不中用,到底这姑娘入了空门,方才好了,所以带发修行。今年十八岁,取名妙玉。如今父母俱已亡故,身边只有两个老嬷嬷、一个小丫头伏侍,文墨也极通,经典也极熟,模样又极好。因听说长安都中有观音遗迹并贝叶遗文,去年随了师父上来,现在西门外牟尼院住着。他师父精演先天神数,于去冬圆寂了。遗言说他:‘衣食寝居不宜回乡,在此静居,后来自有你的结果。’所以未曾扶灵回去。”
《红楼梦》的城市情节:贾府所在金陵(南京),金陵情节之外,还有苏州情节,才华、美貌极高的女子的共同籍贯。江南金粉(林黛玉、妙玉、慧娘、十二个女戏子)与优美、细腻、高雅的文化联结在一起。某个意义上,钟灵毓秀、山川精华对人的气质的熏陶与影响。
妙玉出身诗书仕宦之家,在这样一个贵贱阶级社会中,这样的家族重要的并不是代表权力宰制与剥削,实际上联动着背后的隐含的所有教育、文化资源各方面对人的心性、气质的影响,《红楼梦》赞扬的是读书仕宦之家,与暴发户不一样,在中国的小说中绝无仅有,《金瓶梅》中描写的是暴发户,而不是真正的世代熏陶、累积百年的门风教养。
张竹坡对《金瓶梅》评点极好,他认为其中的吴月娘(文中最贤淑)因为不懂礼教,所以流于市俗。
《红楼梦》孙绍祖、夏金桂都是暴发户出身,都是新荣之家。
读书仕宦之家不会流于市俗之辈,因此妙玉极为讲究。
妙玉整个人生的经历与黛玉极为相似,差别在于妙玉最终出家。妙玉的父母为了维护妙玉正常的人身先付钱买许多替身,说明妙玉在俗世家庭极为受宠。妙玉的出家并不是因彻悟而出家,而是不得不出家。(《红楼梦》中性格独特的女子自小受宠。)
妙玉在及笄之年之后父母亡故。《红楼梦》中性格独特的女子大多为孤儿,没有庞大伦理关系约束、限制,性格向着一个极端的方向发展。
妙玉追随师父,师父亡故后,临终有遗言:
衣食寝居不宜回乡,在此静居,后来自有你的结果。
如果妙玉就这样回乡,只能依靠自己的家产,而留在长安,将会来到贾府。住进大观园,拥有属于自己的栊翠庵,摒除外在红尘的干扰,使自己的个性更加肆意发展。(在《红楼梦》中对王夫人处处赞美。)
王夫人便道:“这样我们何不接了他来?”林之孝家的回道:“若请他,他说:‘侯门公府,必以贵势压人,我再不去的。’”王夫人道:“他既是宦家小姐,自然要性傲些。就下个请帖请他何妨。”林之孝家的答应着出去,叫书启相公写个请帖去请妙玉,次日遣人备车轿去接。
林之孝家的揣摩上意,先一步邀请妙玉。下帖子重要性。(贾珍下帖请张友士。)备轿子去请。
妙玉文墨极通。在第六十三回中秋夜联句妙玉有了很好地发挥。
三、 知识才学与柔软性格
闺塾师与“诗仙”
第六十三回,
刚过了沁芳亭,忽见岫烟颤颤巍巍的迎面走来。宝玉忙问:“姐姐那里去?”岫烟笑道:“我找妙玉说话。”宝玉听了,诧异说道:“他为人孤癖,不合时宜,万人不入他的目。原来他推重姐姐,竟知姐姐不是我们一流俗人。”岫烟笑道:“他也未必真心重我,但我和他做过十年的邻居,只一墙之隔。他在蟠香寺修炼,我家原来寒素,赁房居就,赁了他庙里的房子住了十年。无事到他庙里去作伴,我所认得的字,都是承他所授:我和他又是贫贱之交,又有半师之分。因我们投亲去了,闻得他因不合时宜,权势不容,竟投到这里来。如今又两缘凑合,我们得遇,旧情竟未改易,承他青目,更胜当日。”
妙玉承担了一个寒素的女儿(邢岫烟)的老师,这也说明她的内心也有柔软的一部分。
第七十六回,史湘云极其自然而又新鲜的一句“寒塘渡鹤影”,林黛玉绞尽脑汁,用尽全力:“冷月葬花魂。”然而因有诗谶的说法,即用诗歌进行人格命运预兆,“观诗知运”。湘云认为:“诗故新奇,只是太颓丧了些。”
黛玉因为这一句太过用工,要下一句的出句就没了,这时妙玉出来了。
第七十六回,
一语未了,只见栏外山石后转出一个人来,笑道:“好诗,好诗,果然太悲凉了,不必再往下做。若底下只这样去,反不显这两句了,倒弄的堆砌牵强。”二人不防,倒吓了一跳。细看时不是别人,却是妙玉。二人皆诧异,因问:“你如何到了这里?”妙玉笑道:“我听见你们大家赏月,又吹得好笛,我也出来玩赏这清池皓月。顺脚走到这里,忽听见你们两个吟诗,更觉清雅异常,故此就听住了。只是方才我听见这一首中,有几句虽好,只是过于颓败凄楚。此亦关人之气数,所以我出来止住你们。如今老太太都早已散了,满园的人想俱已睡熟了,你两个的丫头还不知在那里找你们呢,你们也不怕冷了?快同我来,到我那里吃杯茶,只怕就天亮了。”黛玉笑道“谁知道就这个时候了。”
妙玉出来就是对诗谶的反转,同样的薛宝钗的柳絮词《临江仙》也在做这样的努力,反转这样的颓丧风格。欣赏自然风光的雅兴,也有自己对诗词的才能。
三人遂一同来至栊翠庵中,只见龛焰犹青,炉香未烬。几个老道婆也都睡了,只有小丫头在蒲团上垂头打盹,妙玉唤起来现烹茶。忽听叩门之声,小丫鬟忙开门看时,却是紫鹃翠缕和几个老嬷嬷,来找他姊妹两个。…自却取了笔砚纸墨出来,将方才的诗命他二人念着,遂从头写出来。黛玉见他今日十分高兴,便笑道:“从来没见你这样高兴,我也不敢唐突请教。这还可以见教否?若不堪时,便就烧了;若或可改,即请改正改正。”妙玉笑道:“也不敢妄评。只是这才有二十二韵。我意思想着你二位警句已出,再续时,倒恐后力不加。我竟要续貂,又恐有玷。”黛玉从没见妙玉做过诗,今见他高兴如此,忙说:“果然如此,我们虽不好,亦可以带好了。”妙玉道:“如今收结,到底还归到本来面目上去。若只管丢了真情真事,且去搜奇检怪,一则失了咱们的闺阁面目,二则也与题目无涉了。”林史二人皆道:“极是。”
妙玉遂提笔一挥而就,递与他二人道:“休要见笑。依我必须如此,方翻转过来。虽前头有凄楚之句,亦无甚碍了。”二人接了看时,只见他续道:
香篆销金鼎,冰脂腻玉盆。箫憎嫠妇泣,衾倩侍儿温。
空帐悬文凤,闲屏设彩鸳。露浓苔更滑,霜重竹难扪。
犹步萦纡沼,还登寂历原。石奇神鬼缚,木怪虎狼蹲。
赑屭朝光透,罘罳晓露屯。振林千树鸟,啼谷一声猿。
歧熟焉忘径?泉知不问源。钟鸣栊翠寺,鸡唱稻香村。
有兴悲何极?无愁意岂烦?芳情只自遣,雅趣向谁言!
彻旦休云倦,烹茶更细论。
后书《右中秋夜大观园即景联句三十五韵》。
妙玉的内心有自己温暖的一面,对二人的悲楚的诗句进行翻转。然而妙玉所写的诗句仍然流露凄楚的哀音。
黛玉湘云二人称赞不已,说:“可见咱们天天是舍近求远。现有这样诗仙在此,却天天去纸上谈兵。”妙玉笑道:“明日再润色。此时已天明了,到底也歇息歇息才是。”林史二人听说,便起身告辞,带领了丫鬟出来。妙玉送至门外,看他们去远方掩门进来,不在话下。
妙玉对湘云、黛玉是青眼相待。
妙玉在冷若冰霜的外壳下有一颗柔软的内心,是以君子的心性。
因我们投亲去了,闻得他因不合时宜,权势不容,竟投到这里来。如今又两缘凑合,我们得遇,旧情竟未改易,承他青目,更胜当日。(邢岫烟语)
妙玉是念旧的人(贫贱之交),人品并不坏。
看一个君子、英雄的标准之一就看他对贫贱之交的态度,考验人性的一面。二人多年未见,旧情未变,而且更甚当日,这是多么难得。
贾母带着刘姥姥来到栊翠庵,妙玉对黛玉、宝钗的态度是将二位认为我辈中人的,第四十一回,
那妙玉便把宝钗黛玉的衣襟一拉,二人随他出去。宝玉悄悄的随后跟了来。只见妙玉让他二人在耳房内,宝钗便坐在榻上,黛玉便坐在妙玉的蒲团上。
四、 物质生活的格调与品位
道姑与名流的二元悖反(人格拼图)
妙玉代发修行从一开始就注定横跨出世与入世,既矛盾又兼备的一种综合形象。带发修行的女子有一种独特的美感。(贾琏偷情后道歉,王熙凤“黄黄脸儿”,也不盛妆,也不施脂粉更有可爱之处。)妙玉并非自愿出家,在这个过程都是很顺遂的,这样的处境让她形成了一种遗世独立、孤高自傲的性情。
金玉仙质,孤僻傲俗,壁立万仞,有天子不臣,诸侯不友,故曰情隐。
——《红楼梦》癸酉本情榜
元妃省亲回来有没有来到栊翠庵,栊翠庵的设立就是为了整个仪典设立而存在。元妃在省亲之前要礼佛,回来也要参拜礼佛,但为了维持
第四十一回,贾母等来到栊翠庵,
当下贾母等吃过了茶,又带了刘老老至栊翠庵来。妙玉忙接了进去。……妙玉笑往里让,贾母道:“我们才都吃了酒肉,你这里头有菩萨,冲了罪过。我们这里坐坐,把你的好茶拿来,我们吃一杯就去了。”
妙玉听了,忙去烹了茶来。宝玉留神看他是怎么行事,只见妙玉亲自捧了一个海棠花式雕漆填金“云龙献寿”的小茶盘,里面放一个成窑五彩小盖钟,捧与贾母。贾母道:“我不吃六安茶。”妙玉笑说:“知道。这是‘老君眉’。”贾母接了,又问:“是什么水?”妙玉笑回:“是旧年蠲的雨水。”贾母便吃了半盏,笑着递与刘老老,说:“你尝尝这个茶。”刘老老便一口吃尽,笑道:“好是好,就是淡些,再熬浓些更好了。”贾母众人都笑起来。然后众人都是一色的官窑脱胎填白盖碗。
富贵人家的审美是淡雅中领略一种美感,并非单单只为了炫富,单有金钱是培养不出来的,是需要几代人的积累出来的。
那妙玉便把宝钗黛玉的衣襟一拉,二人随他出去。宝玉悄悄的随后跟了来。只见妙玉让他二人在耳房内,宝钗便坐在榻上,黛玉便坐在妙玉的蒲团上。妙玉自向风炉上煽滚了水,另泡了一壶茶。宝玉便轻轻走进来,笑道:“你们吃体己茶呢!”二人都笑道:“你又赶了来撤茶吃!这里并没你吃的。”妙玉刚要去取杯,只见道婆收了上面茶盏来,妙玉忙命:“将那成窑的茶杯别收了,搁在外头去罢。”宝玉会意,知为刘老老吃了,他嫌腌臜不要了。又见妙玉另拿出两只杯来,一个旁边有一耳,杯上镌着“瓟斝”三个隶字,后有一行小真字,是“王恺珍玩”;又有“宋元丰五年四月眉山苏轼见于秘府”一行小字。妙玉斟了一斝递与宝钗。那一只形似钵而小,也有三个垂珠篆字,镌着“杏犀”。妙玉斟了一斝与黛玉,仍将前番自己常日吃茶的那只绿玉斗来斟与宝玉。宝玉笑道:“常言‘世法平等’:他两个就用那样古玩奇珍,我就是个俗器了?”妙玉道:“这是俗器?不是我说狂话,只怕你家里未必找的出这么一个俗器来呢!”宝玉笑道:“俗语说:随‘随乡入乡’,到了你这里,自然把这金珠玉宝一概贬为俗器了。”**妙玉听如此说,十分欢喜,**遂又寻出一只九曲十环一百二十节蟠虬整雕竹根的一个大盏出来,笑道:“就剩了这一个,你可吃的了这一海?”宝玉喜的忙道:“吃的了。”妙玉笑道:“你虽吃的了,也没这些茶你遭塌。岂不闻一杯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饮驴了。你吃这一海,更成什么?”说的宝钗、黛玉、宝玉都笑了。妙玉执壶,只向海内斟了约有一杯。宝玉细细吃了,果觉轻浮无比,赏赞不绝。妙玉正色道:“你这遭吃茶,是托他两个的福,独你来了,我是不能给你吃的。”宝玉笑道:“我深知道,我也不领你的情,只谢他二人便了。”
尊贵者的义务
妙玉出身读书仕宦之家,并非寒门小户。贵族所享受到不仅仅是“富”的经济上的特权,而且在政治、法律、社会、文化都有其与众不同。
马克斯˙韦伯:“经济阶级(贫富阶级)并不是唯一的划层标准,贫富并不是最重要的区别,更重要的是通过教育或文化形成的一种地位上的威望。通过教育或文化形成的威望的地位上的群体特权在于法律和经济上,在近代以前,比经济阶级来得更重要。”单纯的经商致富就会被视为暴发户。“这一种地位群体的往往有自己的特殊的消费行为和模式,他们也利用消费品味和格调来区分、凸显、建立自己的社会地位。消费会成为社会分层和阶级区分的象征。”(“富”与“贵”的关系。《红楼梦》就在告诉人们什么叫“贵”。)
托斯特˙邦德˙范伯伦《有闲阶级论》:“炫耀性消费”:有些看似毫无用处但是却所费不赀的消费。这种消费不只是官能性、生理性的享受而已,它在传统有分层的社会结构里,阻止社会的流动。
尊贵者的义务体现:第五十五回,
“你知道我这几年生了多少省俭的法子,一家子大约也没个背地里不恨我的。我如今也是骑上老虎了,虽然看破些,无奈一时也难宽放。二则家里出去的多,进来的少,凡有大小事儿,仍是照着老祖宗手里的规矩。却一年进的产业又不及先时多,省俭了外人又笑话(有辱门风,社会监督),老太太、太太也受委屈(孝道),家下也抱怨克薄(损门风)。若不趁早儿料理省俭之计,再几年就都赔尽了。”
第五十六回,
凡有些馀利的,一概入了官中,那时里外怨声载道,岂不失了你们这样人家的大体统?
第五十一回 ,
凤姐又道:“那袭人是个省事的,你告诉说我的话:叫他穿几件颜色好衣裳,大大的包一包袱衣裳拿着,包袱要好好的,拿手炉也拿好的。临走时,叫他先到这里来我瞧。”周瑞家的答应去了。
第六十三回,宝玉脱了大衣裳。
补充:《战争与和平》:没有一种生活,当人生活在其间是幸福和快乐的。也没有一种生活,当人生活在其间是完全的不幸福、不快乐的。
建立起具有社会威望的阶级就是教育与文化。
皮耶˙布迪厄(1930-2002):文化消费和文化品位。文化消费就如同破译解码的活动,经过教育有深厚的文化涵养才有精致高深的文化解码的能力(思想、艺术),拥有编码才能鉴赏文化的高雅程度,才能参与到文化活动中的解码乐趣,建立起与一般的社会大众不一样的品味,所以说艺术和文化的消费品味鉴赏能力天生倾向于具有让这个社会区分合法化的功能。
贵族阶级在高雅文化和精英文化传承有一定的责任,拥高度的文化和品味鉴赏能力。
妙玉的高雅品味也让妙玉的格调呈现。
五、 性格与成因
极端化的性格
第六十三回,妙玉的给贾宝玉的名帖。(粉色、称呼自己的槛外人)贾宝玉没有想到如何回帖,只好去找林黛玉,在路上恰好遇到邢岫烟:
岫烟听了宝玉这话,且只管用眼上下细细打量了半日,方笑道:“怪道俗语说的,‘闻名不如见面’,又怪不的妙玉竟下这帖子给你,又怪不的上年竟给你那些梅花。既连他这样,少不得我告诉你原故。他常说古人自汉、晋、五代、唐、宋以来,皆无好诗,只有两句好,说道:‘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所以他自称‘槛外之人’。又常赞:‘文是庄子的好。’故又或称为‘畸人’。他若帖子上是自称‘畸人’的,你就还他个‘世人’。‘畸人’者,他自称是畸零之人,你谦自己乃世人扰扰之人,他便喜了。如今他自称‘槛外之人’,是自谓蹈于铁槛之外了,故你如今只下‘槛内人’,便合了他的心了。”宝玉听了,如醍醐灌顶,“嗳哟”了一声,方笑道:“怪道我们家庙说是铁槛寺呢,原来有这一说。姐姐就请,让我去写回帖。”
“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思想上人在破除人生的迷雾进行解悟。王梵志《寒山拾得》的诗偈,文字浅显,甚至粗鄙。“城外土馒头,馅草在城里。一人吃*一个,*莫嫌没滋味。”文学角度、宗教思想角度都不算高明。最重要的就是这一句“纵有千年铁门槛”,认为尘世与超脱之处有界限是“铁门槛”,用来标的别人与他的不同,展示自己超脱于别人,与众不同,贬低其他人的为俗人。比如喜欢她庄子的文章,树立畸人与俗人的两种形象,自称畸零之人,别人是世中扰扰之人,同样是在标的自己于别人不同。自己认为自己与众不同,锐意凸显自我,贬低他人,同时也分化在一般人家没有的文化消费(故宫典藏级的珍品)凸显自我,成为社会上为地位群体少数的一员。正如邢岫烟说的“放诞诡僻”,“僧不僧,俗不俗,男不男,女不女”,阶级越位,身份越位,性别越位。
玛丽˙道格拉斯:《洁净与危险》“所谓有一些突破、超越社会所限定分类界限,它事实上被视为不纯,异常物。在社会中的人往往会用异样眼光看待。”《红楼梦》中的人物活生色香,是因为合乎人性逻辑,与现实生活的情态贴近。推究这些人是怎么形成的,不用急于贴标签,谁是代表先进,谁是代表落后。
妙玉性格形成原因:天性使然,曹雪芹认为人物性格的设定,“孤僻”“天性怪癖”,第五回人物判词,《红楼梦曲.世难容》:
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天生成孤僻人皆罕。你道是啖肉食腥膻,视绮罗俗厌;却不知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可叹这青灯古殿人将老,辜负了红粉朱楼春色阑,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好一似无瑕白玉遭泥陷,又何须王孙公子叹无缘?
第四十一回,黛玉被妙玉当面呛声,黛玉心里想到妙玉天性怪癖,也不同他计较。
近百年来,人类社会在一种反传统、肯定自我的思想的影响下,以至于一直在赞扬这种个性,妙玉的这种个性进入世俗加以充分发展成为怪癖,人们就仍抱持赞扬的态度,认为是真我,没有受到世俗的污染,从清末以来的评点家大多如此认为。
《红楼梦》所传的宝玉、黛玉、晴雯、妙玉诸人,虽非中道,而率其天真, 皭然泥而不滓。所谓不屑不洁之士者非耶?
——陈其泰《桐花凤阁评红楼梦》
本真性的代表人,与正统产生龃龉,甚至对抗,被视为正统的反面。
那么到底什么叫本真?到底什么叫天真?到底什么是有一个不能被社会摧折的自我?
主体心理学认为环境不是决定一个人的唯一可能(人将会被动地适应),主体心理学肯定人的主体性,在人成长发展过程中,主体能动性(个人自觉能动的塑造的自我)影响主体心理发展的因素之一,当然与人受到的教育、环境一同构成主体心理发展的三维结构模式。主体能动性作为主体与世界主导潜能,恐怕更是形成人格形态的核心。(不要把小说人物成与败归诸环境,也不要把自我成与败归诸环境,反求诸己,为自己负责,付出了多少努力,不要归咎于别人。主体能动性是人建立自我的尊严的条件。)
妙玉的心理因素:气质心理学
J.斯特里劳(俄国):如果一个人经常选择情景或活动,一段时间后就会形成一定的习惯,一定的行为模式,这种习惯、行为模式就会泛化到一般的情景与行为中,将会成为一个人的人格结构的成分。
主体能动性让他选择一种行为,特定的情景,当一段时间后就会形成一个人的人格。林黛玉选择残缺、凋零的情境,时间长了将会成为他的性格的一部分。
妙玉也是如此,为了树立自己的高贵优越感。
妙玉 | 槛内人 | 畸零之人 | 畸人 |
---|---|---|---|
自己以外的人 | 槛外人 | 世中扰扰之人 | 俗人 |
妙玉把所有除他之外的人贬低为低贱卑下,当贾母将茶杯(昂贵精品茶杯)给刘姥姥,沾过刘姥姥(粗鄙的村妪)的口唇后将被认为脏,而单贾母用过就没有被如此认为,实际上是她认为刘姥姥逾越了自己坚守的严明的分层,她从心底认为刘姥姥很低贱,所以她宁可不要这个茶杯,避免破坏了自己的努力坚持的建立起来的高贵。实际上妙玉反映了一种二元对立的概念。
极端性格的发展背景
妙玉人生可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官宦小姐,王夫人认为就会骄傲些,妙玉从小是父母的掌上明珠,不用看别人眼色,个性不受顿挫,孤僻的天性被保留以致发展。(七、八岁出家)
第二阶段,带发修行,并没有真正剃度。妙玉保有一种与尘世的联系,横跨二界的生涯开端。出家在玄墓山(江苏吴县)蟠香寺(可能取材圣恩寺做蓝本),就近找了一处名门古刹,以多梅出名,“香雪海”,优美而高雅且清静。(差不多十年)资源富饶,香火鼎盛,资质优越受到师父的宠爱。
第三阶段,师父在长安过世,妙玉因“不合时宜,权势不容”,这个阶段不过短短的半年到一年的时间,对性格并没有改变。
第四阶段,妙玉双重的与世隔绝,备受礼遇与包容,游离在群众之外,将自己的天性延续下来,甚至更极端的发展。宝玉认为妙玉为人孤僻,不合时宜,万人不入他目。邢岫烟“他的脾气竟不能改,竟是生成这等放诞诡僻了”妙玉的性格到了贾府后动态的发展到更为极端的样态。贾府的环境任由妙玉自己主导发展自己的性格。
第五个阶段,就是一个令人省思的一个阶段。
他日瓜州渡口,各示劝惩——极端自我性格的价值评断
李纨与妙玉可以放在一起比较(异曲同工):
特质:如实的看待一个人的特色;价值:意志,有意义的,值得所有人的追求。
对于红杏(老梅)与红梅的评价,宝玉明确的表达好恶,宝玉给了明确的评价:“峭然孤出,似非大观”“人力穿凿扭捏而成”(十七回),双关于李纨的身上就是宝玉对于李纨的槁木死灰,寡妇心态的反对,不符合人性。宝玉的评价建立在自然与人为的对立上,宝玉喜欢天然的,不喜欢人为的。宝玉空前绝后的又一篇答父问(相当敬畏父亲,非发自内心不能作此篇),非常反对人力穿凿扭捏。
第四十九回,宝玉对于栊翠庵的景色相当欣赏,细细赏玩一回。
小说的主角所表示的意图并不是作者表示的意图(价值观与视角并不等同)。小说家是远远超过作品中的任何一个人。小说家不可把笔下的主人翁当做他的代言人,主人翁往往与小说家的理念是不同的,甚至有可能背道而驰的。创作者与笔下的人物不可以、不应该重叠,宝玉代表的是有限的个体,是在年纪的有限,对人性、对社会了解的有限底下所看到的价值,这是不够的。小说家以他更宏大的视野,对人性、社会更透彻的认识所看到的人性的价值事实上远远不同于、高于贾宝玉的看法,所以贾宝玉实际上是一个小孩子,你不能拿一个小孩子的价值观来说这就是小说家张扬的人性的最高境界。
第五回,人物判词图谶美玉落在泥垢里,判词:“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妙玉尘心未断)“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对人的不幸要有悲悯,甚至人的罪恶。)
张爱玲不可能是一流的小说家,张爱玲的小说有很多优点,对人是不悲悯的,甚至冷漠、冷酷,精准地逼近人的丑陋,纤毫鄙陋,而没有温情。构成伟大背后就必须有悲悯,悲悯是了解别人的痛与无奈,去包容、去怜惜,当然不是原谅。
因此不要落井下石、趁火打劫。要学习如何与别人相处,绝对化的自我,除非一辈子命好到有这样的环境。贾家败落,残酷的打击将要来临了。
《红楼梦曲˙世难容》:
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天生成孤僻人皆罕。你道是啖肉食腥膻,视绮罗俗厌;却不知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可叹这青灯古殿人将老,辜负了红粉朱楼春色阑,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好一似无瑕白玉遭泥陷,又何须王孙公子叹无缘?
“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极端,过犹不及。“无瑕白玉遭泥陷”流落人间,不是撇清就可以的。
“风尘肮脏违心愿”,肮脏:亢,高亢(训诂)维护妙玉的性格的一致性。但是从上下文的来看妙玉的处境,已经沦落人间,但心态上很难考久了。
“他日瓜州渡口,各示劝惩不哀哉,红颜固不能不屈从枯骨 ,岂不哀哉。”(靖藏本)
生存好艰难,因为自己命太好而轻易蔑视别人生存奋斗中不得不然的委曲求全,实在太可恶。不知道人生有多艰难,在太顺利的情况下,不能对处在低阶层的人他们奋斗挣扎而不得不变得那么粗鄙、那么的肮脏,他们得要在泥泞里面打滚,身上要沾上尘埃,你却厌弃他们的肮脏,真的是何不食肉泥。
枯骨:年老的人,妙玉可能续弦,可能委身为妾。就一般人性,妙玉的遭遇启示要知道当你命好时,不要冷嘲热讽他人,要体贴人情。
妙玉在屈从枯骨的情况下活了下来。当现实的浪涛打过来,才会知道到底什么叫高洁,高洁的价值在哪里。事实上高洁的价值在于你愿意为这个高洁付出多少努力与代价,所以妙玉与晴雯一样,她们的高洁与率其天真实际上都是因为太顺遂的情况下放纵出来的,以至于他们并不是经过千锤百炼的之后能够“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的一种坚持,如果是后者就会像屈原、贾谊等在历史上熠耀生辉的人物。所以当环境一旦不顺利,他们很快将会屈从。
妙玉屈从枯骨在之前也有顺应环境的前机可寻,第四十一回,贾母领着刘姥姥,妙玉的言行举止:两个“忙”,三个“笑”,一个“捧”,贾母先没有接茶,问后才接的。在贾母没有表明喜好时,就知道她的喜好。一个出家人对一个权贵的喜好了如指掌。妙玉对贾母侍候体贴入微,何尝有一点傲气。妙玉这个人也很复杂,也有务实的一面,而这将是他人生的第五阶段活下去的力量来源。人性真的很多面,每一面都有很多层次,人都很复杂的。
当下贾母等吃过了茶,又带了刘老老至栊翠庵来。妙玉忙接了进去。……妙玉笑往里让,贾母道:“我们才都吃了酒肉,你这里头有菩萨,冲了罪过。我们这里坐坐,把你的好茶拿来,我们吃一杯就去了。”
妙玉听了,忙去烹了茶来。……只见妙玉亲自捧了一个海棠花式雕漆填金“云龙献寿”的小茶盘,里面放一个成窑五彩小盖钟,捧与贾母。贾母道:“我不吃六安茶。”妙玉笑说:“知道。这是‘老君眉’。”贾母接了,又问:“是什么水?”妙玉笑回:“是旧年蠲的雨水。”贾母便吃了半盏,笑着递与刘老老,说:“你尝尝这个茶。”刘老老便一口吃尽,笑道:“好是好,就是淡些,再熬浓些更好了。”贾母众人都笑起来。然后众人都是一色的官窑脱胎填白盖碗。
人能够那样的高傲,常常并不是你比别人优越,你就该享有意识上、心理上践踏别人的特权,而只是因为你命太好,得到了周围人的支持与环境的包容,乃至纵容,才能够让你享受这样一种特权。(所以你可以呛父母、与父母唱反调,父母有时候还对你小心翼翼,老是说那是因为他们爱你,不是怕你。像对待别人的礼貌对待自己的亲人,因为我们往往就会对自己最亲的人不好,其隐含的心理就是反正不会把我怎么样,有恃无恐,当意识到这一点就要学习改变自己,人家让你不是因为怕你,而是因为爱你,可是世界上爱你的人真的很少很少,屈指可数,所以应该是更加地珍惜这些人。)
所谓的个人主义,事实上缺乏自足性,很单薄脆弱的,一个人能够任性,往往是因为他很幸运,并不是自己很优越,在能力、品德超越其他人,你就该天生拥有优越感,不是的,你只是命很好。可是没有道理因为命很好而反过来践踏别人,所以对自己多一点自我控制的要求,懂得谦卑,对世人多报一点慈悲与宽容,这就是妙玉给人的启示,懂得超越自己。
所谓的“率其天真”,可以用陶渊明来看,陶渊明能够这样,是有一定条件,不是人格价值。透过真率著称陶渊明来看:冈村繁“透过陶渊明的诗文所有有关‘真’这个字的相关文本加以考察,可以发现到陶渊明所谓的真并不是哲学思考的精确概念,而是带有情绪性的理念,身心要完全保持着太古时代纯粹素朴的自然性境界,可是这种境界是一个人必须也只有从现实世界完全脱离出来,才有可能进入到这种境界而获得个人的完全的所谓自由。因此老实说陶渊明的这种真是一种超现实的浪漫化理想,也决定了陶渊明在追求这种真的时候必定也只能一种不彻底的方式来进行,并且在某种情况下就不能固执执行,事实上这也是陶渊明再决定隐遁之初就已经大体预料到的。”
如果连陶渊明的真在概念上、实际上都打了折扣施行,那么玉字辈的“率其天真”更是如此。所以妙玉在贾母来到栊翠庵就不能这样执行下去,也会将在未来不能不低头时。对于玉字辈的真也许不应该给以过度的标定。曹雪芹不等于贾宝玉,他只是将人性的多样性、复杂性如实的呈现。
在中华文化传统里,超越以个人为核心的现代式的思考框架,人的无限性是建立在超越个人之上的,而这是儒释道构成中华文化最重要的三派思想一致公认的。儒家“绝四”,佛家“断舍离”,道家“丧我”“齐物”。任何一个宏大的人格都是超越自我开始的。玉字辈的人物可能是“有小才而未见君子之大道”,可能只透过鲲鹏的比喻之下的小鸟,在小从里天真恣肆,而不能鹏程万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