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论——晴雯补论
一、 晴雯——褒姒的叠影(上)
晴雯的重要的两个情节:撕扇子做千金一笑,病补雀金裘。病补雀金裘这一段情节是许许多多读者对晴雯有很多的偏爱。
一个单一的情节固然可以从中引发非常多的感受、甚至联想,但是怎样为他定位,一定要有全副的版图才能得到很精准的判断。全副的版图建构不容易的。晴雯的重要的两个情节一般以正向地加以诠释,因此要调动许许多多对于人性的价值观来添加进去,但是人性的价值观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常常会混淆到底是一个人格特质(客观现象),还是一个人格价值(值得人们作为典范),这两个价值常被不自觉的画上等号,但是这是很严重的误解。人格特质常与本能的自我画上等号,以至于人格特质就与能不能把一个自我的本能、直觉、所谓天然的部分充分展现出来的问题。在现代视野中,最容易被拿出来当作人格价值的给予过分的张扬的人格特质就是所谓的自我、所谓的个人,自我和个人却又被很粗疏的当作与生俱来的天赋的一种固有的人的一部分,尤其是最顽强的、最基本的哪一个部分,在这样一个平面视野下,只要把人与生俱来的某一种天赋、本能、个性彰显出来,那就是一种人格价值。这里面有多少跳跃式的连接、多少以偏概全而不自知的逻辑谬误,而这是现代人很少去检验的,因此我们在一开始,切入晴雯的补论之前要分析一个问题:当我们在张扬晴雯撕扇子做千金一笑的时候,当我们认为一个人应该很率性的展现他的某一种自我的时候,而所谓的蔑视传统或破坏外在的规范为的都是自我的伸张,我们常把它赋予很高的价值,这样的逻辑推论,会不会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呢?
问题:我所谓的平面的现代视野,意思是说在我们的现代价值观里面我们以为有一种人性的内涵是古今皆然,古今皆同,意思是说从古到今不分种族、不分阶级、不分各种差异每一个人好像都有一种共通的固定的东西,而这个东西往往会被社会、传统压抑、扭曲,以至于抹杀了个人。但是有一种古今皆然、古今共通的一种人性内容吗?你的人性与我的人性有一个地方完全一样的吗?而且这个一样地方都是与生俱来不可能被外在所改变的吗?如果被改变那表示个人被摧毁吗?2.就因为有一个古今皆然、古今皆同的而且与生俱来只能被压抑、摧毁不可能被连根拔起,这个东西就与外在,包含社会、传统所形成的所谓的文化产生对立与冲突,以至于外在就与我们从小习染的概念、知识、规范都是在压抑我们个人的。(李贽的二元对立的文化观)
但是人性的价值是脱离不了诞生以后接收到的知识和文化的一种塑造,所谓的自我本来就是一种先天与后天以一种非常复杂的方式所逐渐塑造出来的,你所谓的自我绝对不只是先天与生俱来,更不是一种人性的本能,其实后天教给你的。连爱情甚至欲望的本能这些其实都是后天建构的。“爱与其说与生俱来的本能,不如说是在社会形成的一种概念。”
霍尔(Edward T. Hall,1914-2009):“文化深深地、持久地制约着人的行为,许多时候这种制约是不知不觉进行的,因而个人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而那些始终被认为人性之体现的行为,其实根本不是人性的表现,而是特别复杂多样的习得行为。文化概念难以为人们所接受的原因之一也许是,它对于既定的概念提出疑问。”文化概念纳入到人性的构成进行思考很难被人接受原因就在于我们质疑了几个一两百年被视为理所当然的“既定的信念”?“既定的信念”就是所谓人性和文化二元对立的观念认为有一种东西叫做人类的天性(nature),而有一种构成人的本质的东西,而且这种东西不证自明,这样一种信念就衍生了一种二元对立的文化观。
潘乃德(Ruth Benedict,1887-1945)《文化模式》:19世纪以来的一个错误观念:社会减少一分,那么个人增加一分,我就会越完整;个人减少一分,社会就会增加一分。玛丽˙道格拉斯:“实际上你的自我,很多都是来自社会和文化给你的养分,你的成就都是要在社会中的引导和发声。”
所以一个人如果不在社会里是不可能成就自我、实践自我的,人与社会绝对不是只有对立与妥协的这么简单的概念所涵盖的,实际上是在互相成就的、互相影响的,而这个过程是非常复杂的,不是简单的几句话可以阐述概括的。
弗洛姆《人类破坏性剖析》:“没有与生俱来本性的问题。”“大部分思想家都认为确实有这么一种东西叫做人类的天性,有这么一种构成人之本质的东西,并且认为这个看法是不证自明的…这个传统看法遭到环艺的原因之一,是大家对人类是的研究越来越注重。从历史的研究看来,现代人跟以前各个时代的人是那么不同,以至于,如果认为每个时代的人类都共同具有这么一种东西,叫做“人的天性”,似乎是很不实际的看法。人类史的研究又受到人类学的助阵,这一点在美国尤甚。研究原始人的结果发现在风俗、价值、情感与思想上,不同时地的人是那么不同,以至于许多人类学家产生了一个概念:人生下来是一张白纸,每种社会文化在上面各写他的文采。”不可以今律古,研究《红楼梦》不可以用现代价值观来思考。
拓展:真正的思想家做研究不是为了名利,而是在思考人类的命运的问题,这与先秦诸子百家争鸣是完全一样的,都是想解决这个世界种种乱象,希望提出一贴良方,都是为了人类的整体命运来思考,没有这样的胸襟,读书是没有用的,也许能得到数十年的安身立命的资本,可是这是泡沫,所以眼界要开阔,心胸要开展,这个宏大的世界可以让人无尽的提升。康拉德˙劳伦兹《所罗门王的指环》:人类未来其实决定于要做狼,还是要做鸽子?其实人类只有做狼才有前途,狼有自我节制的本能。人类没有与生俱来致命的武器,在人类的本能里也没有自我控制的不能,而现在透过科学发展出比起狼的利牙更具有毁灭性的武器,如果没有自我控制,按下核能的按钮,那么人类就全完了。所以劳伦斯提出了自己的忧心与警示,人类既然已经主宰了地球、这个世界,而人类面临造化的吊诡,所以后天的道德自持、后天的自我控制、意志节制泛滥的本能是更加重要的。所以文化是非常重要的,没有必要再去鼓励人的本能了,人的本能已经非常足够了,怎样把这个本能用在正面的方向,这才是今天我们要思考的。
卡西勒(Ernst Cassirer,1874-1945,德)《人论》:“人的突出特征,人与众不同的标志,既不是他的形而上学的本性,也不是他的物理本性,而是人的劳作(work),正是这种劳作,正是这种人类活动的体系,规定和划定了‘人性’的圆周。人并没有什么与生俱来的抽象本质,也没有一成不变的永恒人性;人的本质是永远处在制作之中,……它存在于人不断创造文化的辛勤劳作中。因此,人性并不是一种实体性的东西,而是人自我塑造的一个过程:真正的人性就是人的无限创造性活动。”分析《红楼梦》中的人物必须把人类活动的体系或当时的文化、制度、生活环境等等纳入思考。弗洛姆《人类破坏性的剖析》:“某天某时是某人‘诞生’的时刻,这种想法显然是有问题的,我们最好把它放弃:人的诞生是一个历程。”诞生的那一天没什么了不起:每个人都是个很渺小的,少数亲朋为你存在而庆贺,这样就够了,这仅仅是一个普通人的诞生日,努力劳作就好了;这一天仅仅是形成生命面世的一天,而你其实在一直在诞生中,人可以随时再新生,可以更好地、更成熟、更健全的迎向一个宏大的世界。因此《红楼梦》里的人物也在逐渐地形成、逐渐的诞生,晴雯也是如此。我们认识的晴雯与其说是十六年出生在贾府的一个外在的环境,最后来到贾府,抱着她那天性不放最后遭到厄运与悲剧,不如说是你们所熟悉的撕扇子这个、病补雀金裘爆碳似的晴雯其实是一直在诞生之中,而且是在贾府这样的环境里面所诞生出来的。第七十七回提到晴雯“千伶百俐,嘴尖性大。”晴雯十岁进到贾府,十六岁病死,在这六年间诞生成我们熟悉的样貌。
二、 褒姒的叠影(下)
贾母将晴雯拨给贾宝玉,有给宝玉准姨娘的意味(贾府的风俗)。晴雯在贾母身边保持一种“千伶百俐,嘴尖性大”个性。晴雯的诞生一个前提就是贾府宽柔的家风,她受到贾母和宝玉庇荫而来的威势也因此分享了他们的权力。第六十三回林之孝家的:“便是老太太、太太屋里的猫儿狗儿,轻易也伤他不的。”
第十九回,
只见晴雯躺在床上不动。
脂批:“娇态已惯。”
第二十八回,
林黛玉只因昨夜晴雯不开门一事,错疑在宝玉身上。……黛玉想了一想,笑道:“是了:必是丫头们懒怠动,丧声歪气的,也是有的。”
第五十一回,
宝玉看着晴雯麝月二人打点妥当。送去之后,晴雯麝月皆卸罢残妆,脱换过裙袄。晴雯只在熏笼上围坐,麝月笑道:“你今儿别装小姐了,我劝你也动一动儿。”晴雯道:“等你们都去净了,我再动不迟。有你们一日,我且受用一日。”
第六十二回,
晴雯道:“既这么着,要我们无用。明儿我们都走了,让芳官一个人,就够使了。”袭人笑道:“我们都去了使得,你却去不得。”晴雯道:“惟有我是第一个要去:又懒又笨,性子又不好,又没用。”袭人笑道:“倘或那孔雀褂子襟再烧了窟窿,你去了谁可会补呢?你倒别和我拿三搬四的。我烦你做个什么,把你懒的横针不拈,竖线不动。一般也不是我的私活烦你,横竖都是他的,你就都不肯。做什么我去了几天,你病的七死八活,一夜连命也不顾,给他做了出来,这又是什么原故?你到底说话呀。怎么装憨儿,和我笑?那也当不了什么。”
当一个人可以放纵人的本能无论是食与色这种情况,就是你现在的文化所给予你的,本能是一种很抽象、很不是实质的内涵的,怎样展现自己的本能实际上是后天文化的影响。“本能”只是不想约束自己的一种找的借口进行的自我合理化,用“本能”来合理化自己的不正当行为,也是现在的文化造成的。
晴雯听了,笑道:“既这么说,你就拿了扇子来我撕。我最喜欢听撕的声儿。”宝玉听了,便笑着递给他。晴雯果然接过来,“嗤”的一声,撕了两半。接着又听“嗤”“嗤”几声。宝玉在旁笑着说:“撕的好!再撕响些!”正说着,只见麝月走过来,瞪了一眼,啐道:“少作点孽儿罢!”宝玉赶上来,一把将他手里的扇子也夺了,递给晴雯,晴雯接了,也撕作几半子,二人都大笑起来。麝月道:“这是怎么说?拿我的东西开心儿!”宝玉笑道:“你打开扇子匣子拣去,什么好东西!”麝月道:“既这么说,就把扇子搬出来,让他尽力撕不好吗?”宝玉笑道:“你就搬去。”麝月道:“我可不造这样孽。他没折了手,叫他自己搬去。”晴雯笑着,便倚在床上,说道:“我也乏了!明儿再撕罢。”
怡红院是物资与情感双重充盈乃至泛滥的人间乐园。在传统神话里想象的乐园一定有的一个因素就是一个愉快的地方,所有的乐园无论是天堂,还是西方的净土,一定有一个地方是愉快的,而且所谓的乌托邦思想(乐园思想)也有一个很重要的成分就是享乐主义。这里有充分的物质挥霍,也有充分的情感给予乃至于放纵。
第十九回
却说宝玉自出了门,他房中这些丫鬟们都索性恣意的玩笑,也有赶围棋的,也有掷骰抹牌的,磕了一地的瓜子皮儿。偏奶母李嬷嬷拄拐进来请安,瞧瞧宝玉;见宝玉不在家,丫鬟们只顾玩闹,十分看不过。
脂批:人人都看不过,只有宝玉看得过。
宝玉笑道:“你爱砸就砸。这些东西,原不过是借人所用,你爱这样,我爱那样,各有性情。比如那扇子,原是扇的,你要撕着玩儿也可以使得,只是别生气时拿他出气;就如杯盘,原是盛东西的,你喜欢听那一声响,就故意砸了也是使得的,只别在气头儿上拿他出气。这就是爱物了。”
宝玉的爱物理论:人的好恶拔高到至高无上的地位,为了满足自己的好恶的本能来损坏物品,这样也来物品就增加了心理功能,而不只是实用功能,好像提升了物品的感性价值。
误区:扇子撕破的声音虽然会带给晴雯这种奇怪的人的感性的满足,没有多大形而上的内涵(毫无美感可言,没有审美内涵而言,这样的美感有多大的价值)而且造成的心灵快感功能也只是直接的感官刺激,用一种瞬间爆发的响脆的声音,那一种穿透性、侵略性,像晴雯这种人可以获得听觉上的一时的快感,没有办法在心灵的充实和品位的提升上有所帮助。这样一个爱好真的值得赞美与鼓励吗?本能的快感为什么要被鼓励,何况通过破坏的手段来达到?
有人认为晴雯“役物而不役于物”,其实是错误的。撕扇子使扇子失去了创造性潜能,更受制于外物,因为没有扇子就享受不到快感了,而且快感如果想延续就要建立在大量的物资消耗上,那里有真正的主体能动性。
宝玉对于晴雯撕扇子产生的感官刺激的放纵“千金难买一笑”来形容,呈现出一种并不是平等互爱,而是君王宠爱姬妾的方式在纵容她。真正的平等不是这个样子。“千金一笑”在中国文化脉络里很早就与褒姒有关,褒姒的破坏性更大(亡国)。怡红院是一个具体而为的亡国之君在享乐。
“千金难买一笑”来自于一个亡国之君和一个红颜祸水的典故。何晏《孟子注疏解经》:
以褒姒不好笑,幽王欲其笑,乃为燧火大鼓,有寇至则举燧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幽王悦之,为数举烽燧。其后不信,诸侯益不至。申侯怒,与缯西夷犬戎攻幽王,幽王烽火征兵,兵不至,遂杀幽王骊山下。
王僧儒《咏宠姬》:“再顾连成易,一笑千金买。”
亡国的褒姒和“千金”的连接,冯梦龙《新列国志》第三回:
褒妃在楼上凭栏,望见诸侯忙去忙回,并无一事,不觉抚掌大笑。幽王曰:“爱卿一笑,百媚俱生,此虢石父之力也!”遂以千金赏之。至此俗语相传“千金买笑”,该本于此。
《新列国志》第二回:
褒妃虽篡位正宫,有专席之宠,从未开颜一笑。幽王欲取其欢,召乐工鸣钟击鼓,品竹弹丝,宫人歌舞进临,褒妃全无悦色。幽王问曰:“爱卿恶闻音乐,所好何事?”褒妃曰:“妾无好也。曾记昔日手裂彩缯。其声爽然可听。”幽王曰:“既喜闻裂缯之声,何不早言?”即命司库日进彩缯百匹,使宫娥有力者裂之,以悦褒妃。
《红楼梦》把有关褒姒的这些元素全部汇集到晴雯身上。
晴雯笑着,便倚在床上,说道:“我也乏了!明儿再撕罢。”宝玉笑道:“古人云:‘千金难买一笑。’几把扇子,能值几何?”
南唐李煜《一斛珠》:“绣床斜凭娇无那。”
宝玉是处在亡国之君的行列里。正邪两赋的人在文化不同的家庭环境也有不同的发展。
若生于公侯富贵之家,则为情痴情种。若生于诗书清贫之族,则为逸士高人。纵然生于薄祚寒门,甚至为奇优,为名倡,亦断不至为走卒健仆,甘遭庸夫驱制。
贾雨村为情痴情种的举例就有陈后主、唐明皇、宋徽宗。宝玉生于公侯富贵之家,对应人物就是这些人。正邪两赋是情痴情种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要条件,不可画上等号。《红楼梦》绝非泛泛的一种作品,不可用贫乏的知识、粗略的思想来分析文本。
晴雯在曹雪芹所根植中华文化传统中晴雯的放纵不能当作一种人性的价值来面对,它是一个人格特质,这个特质在后天的文化里助长、诱发、纵容而因此如此之庞大,但是这算不算是人们向往而去努力的方向,从晴雯的下场,恐怕是否定的,它告诉我们有这样一个环境,引导了一个如此晴雯的诞生,但是这样的一个文化固然有它当时的背景,也有它的合理性,合理并不代表它有价值。
因此回到传统文化认识《红楼梦》是非常必要的或者说是唯一必要的一条路径。人活着就要超越人性,人天赋的使命不是实践自我,而是超越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