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On this page

人物论——李纨论

一、 序言

  1. 《红楼梦》读者阅读时的要求:超越自己的限度,炼造自己的灵魂,开阔自己的视野。理解每一个人物,《红楼梦》塑造的每一个人各有各的特点,立体多面向的发展,这也是小说家的功力体现。读者在阅读小说谨记停下来思考,因为魔鬼藏在细节里。

  2. 主标题:白梅(贞洁、气节、出世)与红杏(青春、情欲追求、入世),二者矛盾的同时存在。李纨看似趋近扁平人物,在贾府日常生活扮演例行摆设,实则并非扁平人物。李纨位列十二金钗,因此了解李纨,让我们更宽广的了解人性。

  3. 李纨在《红楼梦》地位:

《红楼梦》塑造人物符合叙事学中对人物建构原则。《小说面面观》(福斯特)中将人物分为扁平人物,圆形人物两个形态。“一本复杂的小说常常需要扁平人物与圆形人物出入其间。”依照人物在情节发展中的表现进行分类,随着生命史进行的行为表现:

(1)扁平人物:单面向。例如:《长日将尽》主人公的男管家史蒂文斯,核心理念:保护主人。他表面行为变化都是依循一个单纯的理念表现、功能。(如《红楼梦》赵姨娘,其理念就是赵氏集团的利益所在。)

(2)圆形人物:多面向,成功的小说要有各种扁平人物,来衬托圆形人物的变化。圆形人物,属于三度空间,他随着时间在不断地变化随时延伸,不为单一价值所限,才会呈现的自然。(区分:并不是说人物品行、性格中有好、有坏就是塑造得很成功,而是对人物描写多层次的(包括人性弱点),随着时间的变化成长的人物才是圆形人物,不要理解错误。)小说人物的塑造要用令人信服的方式,给人新奇的感觉,就是圆形人物。如果这个人物不令人信服,却给人新奇的感觉也不是圆形人物,这是一种廉价的操纵读者的手法。圆形人物深不可测,活在小说字里行间,不要包装在廉价浪漫的元素下,不是让人信服的(《牡丹亭》)。

脂砚斋评论尤氏:“尤氏亦可谓有。论有比阿凤高十倍,惜乎不能谏夫治家(贤)。所谓人各有当。”人格缺失,不等于道德低下。小说人物各有缺点,这才是“至情至理”,与当时的才子佳人小说(野史)“恶则无往不恶,美则无一不美”的区别。(人物塑造的缺点,才子佳人小说是指青年男女爱情小说,包括《牡丹亭》《西厢记》等)。

补充:《生命不可承受之轻》“误解小词典”:坟墓,荒凉、死亡;而东欧人认为坟墓:安息、抚慰、温暖。日常生活中都在鸡同鸭讲,在表面层次,沟通是无效的。仔细了解《红楼梦》中所说的语汇的含义,自觉地训练自己。

脂砚斋评宝钗:

要知自古及今,愈是尤物,其猜忌愈甚。若一味浑厚大量涵养,则有何可令人怜爱护惜哉?然后知宝钗、袭人等行为,并非一味蠢拙古板,以女夫子自居。当绣幕灯前、绿窗月下,亦颇有或调或妒、轻俏艳丽等说,不过一时取乐买笑耳,非切切一味妒才嫉贤也,是以高诸人百倍。不然,宝玉何甘心受屈于二女夫子哉?看过后文则知矣。

人物如何立体化。

米克˙巴尔:“人物在小说首次出现,所知不多,够了的人物的特征并没有攫住,所以在叙述过程中反复地强调这个人物的基本特征,一个好的小说,人物形象建构的原则就是重复。资料的累积在形象建构起着重要的作用,零散的事实加以聚合,建构一个人物形象。除此之外,这个人物与其他人物的关系也会影响这个人物的形象建构。与其他人物的关系:相似、对照;人物也是会变化的,人物的变化有时候改变人物的整体建构,总之重复、累积、与其他人关系、变化共同作用是构造小说人物的原则。”

(1)如何区分扁平人物与圆形人物:

圆形人物是指人物性格比较丰满,表达出了人物的复杂性和多面性。圆形人物深不可测。反之,扁型指人物性格刻画比较单调,人物好人就好到底,坏人就十恶不赦,缺乏人物性格的变化和人性的复杂。曹雪芹塑造的李纨是一个符合叙事学的辩证发展的立体人物

二、 性格与命名

性格成因:贤媛教育。

第四回,

“原来这李氏即贾珠之妻。珠虽夭亡,幸存一子,取名贾兰,今方五岁,已入学攻书。这李氏亦系金陵名宦之女,父名李守中,曾为国子监祭酒,族中男女无有不诵诗读书者。……生了李氏时,便不十分令其读书,……因取名为李纨,字宫裁。因此这李纨虽青春丧偶,居家处膏粱锦绣之中,竟如槁木死灰一般”(第四回)

命名的含义。

米克·巴尔:当人物被赋予名字时人物就有了性别、籍贯、社会地位以及其他更多东西,名字可以有目的的与人物的性格发生关系。

洪秋蕃《红楼梦抉隐》:“《红楼》妙处,又莫如命名之切。他书姓名皆随笔杂凑,间有一二;有意义者,非失之浅率,即不能周详。”

周春《阅红楼梦随笔》:“看《红楼梦》有不可缺者二,就二者之中,通官话京尚易谙文献典故尤难。倘十二钗册、十三灯谜、中秋即景联句及一切姓氏着想处全不理会非但辜负作者,全不理会,非但辜负作者之苦心,且何异于市井之看小说者乎?”

《红楼梦》中的官话:金钏被王夫人打,“照着脸一巴掌”,“照他嫂子脸上下死劲啐了一口”,“照着”是北京方言。

宝玉灯谜诗“天上人间两渺茫”来自于晚唐的诗人曹唐的诗句(典故)。

李纨的父亲李守,脂批:“妙!盖云人能以自守,安得为情所陷哉!”

金启孮考究“李纨”:李白《拟古诗十二首》其一:“闺人理纨素,游子悲行役。”在这样教育环境下成长的女孩子,不会为情所陷,人格贞定。

第四回脂批:“此时处次境,最能越理生事,彼竟不然,实罕见者。”女性守寡,人们的偏见的一概而论,蒙蔽了历史的丰富性。脂砚斋认为年轻过女性守寡罕见。清代因为官方鼓励寡妇的守节,寡妇的守节的比例比以前高,在脂砚斋看来是很仍是罕见的,因此不能说中华文化是吃人的。满清统治者更加推崇汉人文化,满清妇女守寡比例比汉人高。

贾母、王夫人因为素喜李纨贤惠、加上年轻守寡,令人敬服。第三十九回,

李纨道:“你倒是有造化的,凤丫头也是有造化的。想当初你珠大爷在日,何曾也没两个人?你们看,我还是那容不下人的?天天只是他们两个不自在,所以你珠大爷一没了,趁年轻都打发了。若有一个好的守的住,我到底也有个膀臂了。”说着不觉滴下泪来了。

这一哭是对一人独守没有陪伴的悲哀,也有对贾珠过早死亡的遗憾。第三十回,

因哭出“苦命儿”来,又想起贾珠来,便叫着贾珠哭道:“若有你活着,便死一百个我也不管了!”……王夫人哭着贾珠的名字,别人还可,惟有宫裁禁不住也放声哭了。贾政听了,那泪更似滚瓜一般滚了下来。

李纨因为提到丈夫的死,而放声痛哭,有对自己丈夫早亡的痛,当然其中也饱含着对丈夫浓烈的感情。泰戈尔《漂鸟集(飞鸟集)》:“生命因逝去的爱而更加丰满。”“贞洁是一种财富,因着丰沛的爱而来。”因此对于守寡守节不要一味地以礼教吃人来理解,这亦可能是李纨出于对丈夫的爱。李纨因为逝去的爱(守寡)变得更加丰满(住进大观园)。

三、 人格特质

竹篱茅舍自甘心

李纨“惟知侍亲养子,闲时陪侍小姑等针黹诵读而已”,“大菩萨”“不管事”“只宜清净守节”“问事不知,说事不管”。

第六十五回,

兴儿拍手笑道:“……我们家这位寡妇奶奶,他的浑名叫作‘大菩萨’,第一个善德人。我们家的规矩又大,寡妇奶奶们不管事,只宜清净守节。妙在姑娘又多,只把姑娘们交给他,看书写字,学针线,学道理,这是他的责任。除此问事不知,说事不管。……”

贾府这种世家大族也要求李纨必须守节。

李纨现在的性格特质的形成,一来是她的天赋,二来是从小所受到的家庭教育,三来是她嫁入贾府这样的世家大族对寡妇的要求。

李纨自己也认可这样的生活状态:第六十三回李纨的花签词(老梅):“霜晓寒姿”,“(不受尘埃半点侵,)竹篱茅舍自甘心”,“真有趣。”(李纨说道,切中心怀)“我只自吃一杯,不问你们的废与兴”。

李纨的自觉与自决:高士奇《自题嗅香图》:静中只拈梅花嗅,不问人间是与非。

李纨在沉静中有一份生命的流动,在无静无为中有一份安然地自得。欧老师认为,不能只用李纨被礼教吃掉来理解她。

第十七回,“似非大观”“背山山无脉,临水水无源”。李婉的德行良好。李纨的性格如一潭死水。

在下人的眼里:

第五十五回,“尚德不尚才,未免逞纵了下人 ”。

第六十五回“大菩萨”“不管事”“只宜清净守节”。

第七十五回妆奁无胭脂,日常生活也是清净无比。

第七十回“不玩”“更寂寞了”。

碧月道:“我们奶奶不玩,把两个姨娘和琴姑娘也都宾住了。如今琴姑娘跟了老太太前头去,更冷冷清清的了。两个姨娘到明年冬天,也都家去了,更那才寂寞呢。”

四、 红杏的隐喻

  1. 序言:人物预定性的突破

李纨作为一种类型人物的塑造,透过叙事学告诉我们除了用重复的方式来不断地加以强化形成一个印象鲜明的很容易被人判断的一种的人格内涵之外,叙事学中对人物的塑造还有别的手法:对照(与别的人物的关系)。

米克巴尔:“类型在人物的可预测上面实际上会起到作用(李纨的性格特征可以一贯的推演),类型所发生的变化就会受到展示、满足以及期待落空之间相互作用的影响(在情节不断的发展中有预测心理满足,也有期待落空的时候,就呈现出人物的多样性),以这个人物的刻板印象来说,当一个人物的预定性越强,那么由他所涉及到的结果问题,所产生的张力,在某个意义上就会变成实现人物自身的确定性还是突破这种确定性,那么这其中的张力就会越大。”当一个确定性越强的人物在后来的发展中到底是加强或实现这个确定性,还是改变我们之前在脑海中形成的一种确定性,这两者之间的张力会随着确定性的一个挑战而会越来越呈现出他的复杂性。“人物的可预测性与人物的参照性密切相关的。”人物的刻板形象形成的一个参考架构使得这个人物的可预测性相对同一个比例,也同样程度的关联在一起。可预言性:预言人物未来的发展与表现。可预言性的效果到底是强和弱,如何达到,都有赖于读者对于文学和他所阅读的书籍的态度。“除了小说家非常巧妙对人性复杂的洞识而产生的一个叙写的上面的微妙的变化之外,那么读者也要参与到这个人物的变化的发现中。”如果一个读者在面对文学作品,在阅读书籍时,态度究竟是强烈地倾向于加以填补还是任凭故事所左右。小说家不可能面面俱到,巨细靡遗地把所有的细节都统统都展现出来,那读者到底是积极地参与到其中去填补作者所忽略或所刻意留白的那个部分,去参与其中并积极加以建构使得这个人物更丰满还是以被动的、怠惰的读者任凭故事所左右,其次读者的态度是迅速地浏览这个书籍还是常常中断阅读以停下来思考一番。挑战读者的主体性,经典阅读越伟大就需要读者所贡献的就越多,如果你是一个积极的主动的勤劳的读者,就越能够把小说家所开展出来的复杂与丰富更多的程度地表现出来或挖掘出来,如果是怠惰的读者就会只任凭自己之前所截取出来的印象,所形成的一个类型的刻板经验,然后就匆促地浏览当中任由你所记得刻板印象主导了对这个人物的认识,所以这样一来人物的可预言性或者他的确定性当然就会变得百分之百了。(用刻板印象来理解人物的方方面面)“实际上有关于人物的可预测性的信息其实只是对他的潜在的确定性提供线索,真正的可预测性并完全可能证实。”一个好的小说家笔下好的人物他的可预测性通常不可能百分之百,换句话说人物就像活生生的现实生活中的人一样总有很多并不是在一个固定的逻辑底下很机械式的再现而已,那么因此真正的可预测性并未被证实的意义就是这样。

好的读者就是好的倾听者,能够缩小自己,读者如何独属于他平时怎样做人是出于同样的心理机制,出于同一个人格特质。好的读者是理性的,更好地判断加以甄别,对人有一个更好地理解。李纨出场不多,表现人物多样性的幅度也不够广,可预测性也较强,如果这样的一个人物我们都可以在她身上可以看见所谓的真正的可预测性并未被证实,也就说人物实际上他有很多可以去突破他原先所形成的预测性而让读者感到期望落空形成的人物认识的一种巨大张力,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红楼梦》对人物的塑造实在是精彩万分。

第十七回:

一面走,一面说,倏尔青山斜阻。转过山怀,隐隐露出一带黄泥筑就的矮墙,墙上皆用稻茎掩护。有几百枝杏花,如喷火蒸霞一般。里面数楹茅屋。

“青山斜阻”“黄泥筑就的矮墙”“稻茎掩护”:外界隔绝,围困的局面,李纨作为一个在传统礼教的要求之下成为绮罗世界、万艳丛中的一点死灰,繁华场里的一片空白在精致华贵的大观园中很奇特、很突兀的建造这样一座失于人力穿凿,“背山山无脉,临水水无源”的稻香村,也是作者在可以设计在凸显李纨的性格特征。然而人都有七情六欲的,不可能一为槁木死灰。青春脉脉流动的大观园里,李纨独独这里像一滩死水的稻香村中却又很突兀地出现了所谓的死灰中中的一丛红艳,空白里的一片繁华:“几百株杏花,如喷火蒸霞一般”。(这说实在的就跟大观园中与大观园里稻香村的设计是背道而驰的。)视觉上强烈的,某个意义上来说是一种对立的冲突美学,这样一个色彩的张力确实是稻香村最突兀、奇特也让人觉得值得深思的地方。“喷火蒸霞”“数百枝”,稻香村简直就是淹没在花海,被花色的焰火熊熊燃烧所吞噬的感觉。(稻香村有这样的吗?)

喷火蒸霞:(原是形容桃花)

唐代韩愈《桃源图》:“种桃处处惟开花,川原近远蒸红霞。”桃花就充满青春气息,甚至与婚恋、情欲有所关联,远近蒸腾一片。

退之《桃源行》“种桃处处皆开,川原远近蒸红霞。”状花卉之盛,古今无人道此语。

——许顗《彦周诗话》

红杏:

宋淇《玉楼春.春景》:“红杏枝头春意闹”。叶绍翁《游园不值》“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这样的杏花(盎然的春天的气息)不是简单的人为围墙篱栅就可以困住的,他会汹涌而出、宣扬春天的最丰沛的生命力,但是当与人文相结合的时候就象征着心里不安、气愤有所突破的某一种本能所以把这个韩愈描写桃花的蒸霞再加上杏花,呈现出一种让人难以逼视的炫目的效果,与周围素黄枯淡的整个稻香村的主调相对比,那真是别有用心,也别有含义。作者在告诉我们这一处槁木死灰的残余灰烬里在表面上看不到的幽暗底层其实仍然冒着炫目耀眼的红光余热。生命的活火山是不死的,只不过变成一种长年沉眠的休火山。

红杏象征着人性中不可避免地贪嗔痴的欲念。

  1. 闷烧的余烬

(1)诗社掌坛的盟主权威

对于诗歌的一种高妙的品味与雅兴。诗社的邀集与凝聚的核心人物具备诗社盟主的资格和功能。

诗社凝聚众金钗,同时为金钗所禀赋的钟灵毓秀,山川精华能够完全彰显出来的一个必要的触媒,一个根本条件,假如没有诗社,大观园将会失色万分,没有诗词的点染,大观园空有一个美丽的模型,但是可能就会失去灵魂,所以诗社是大观园最重要的一个舞台。

诗社是从宋代长远的文人的累积。

创立:秋爽斋偶结海棠社,虽然探春是登高一呼的人,但是现有这个构想的人却是李纨。

探春给贾宝玉送来一个帖子:

娣探谨奉

二兄文几:前夕新霁,月色如洗,因惜清景难逢,讵忍就卧,时漏已三转,犹徘徊于桐槛之下,未防风露所欺,致获采薪之患。昨蒙亲劳抚嘱,复又数遣侍儿问切,兼以鲜荔并真卿墨迹见赐,何瘝痌惠爱之深哉!今因伏几凭床处默之时,因思及历来古人中处名攻利敌之场,犹置一些山滴水之区,远招近揖,投辖攀辕,务结二三同志盘桓于其中,或竖词坛,或开吟社,虽一时之偶兴,遂成千古之佳谈。娣虽不才,窃同叨栖处于泉石之间,而兼慕薛林之技。风庭月榭,惜未宴集诗人;帘杏溪桃,或可醉飞吟盏。孰谓莲社之雄才,独许须眉;直以东山之雅会,让余脂粉。若蒙棹雪而来,娣则扫花以待。此谨奉。

一语未了,李纨也来了,进门笑道:“雅的紧!要起诗社,我自荐我掌坛。前儿春天,我原有这个意思的,我想了一想,我又不会做诗,瞎闹什么,因而也忘了,就没有说。既是三妹妹高兴,我就帮着你作兴起来。”

李纨道:“就是这样好。但序齿我大,你们都要依我的主意,管保说了大家合意。我们七个人起社,我和二姑娘四姑娘都不会做诗,须得让出我们三个人去。我们三个人各分一件事。”探春笑道:“已有了号,还只管这样称呼,不如不有了。以后错了,也要立个罚约才好。”李纨道:“立定了社,再定罚约。我那里地方儿大,竟在我那里作社,我虽不能做诗,这些诗人竟不厌俗,容我做个东道主人,我自然也清雅起来了;还要推我做社长。我一个社长自然不够,必要再请两位副社长,就请菱洲藕榭二位学究来,一位出题限韵,一位誊录监场。亦不可拘定了我们三个不做,若遇见容易些的题目韵脚,我们也随便做一首,你们四个却是要限定的。是这么着就起,若不依我,我也不敢附骥了。”

文人的诗社运作必要条件包括三个要素:发起人(组织者)、参加者、诗社活动。

发起人、组织者:主盟(社头、社首),文学上、政治上的成就与影响力;自觉地盟主意识(照顾群体、安定诗社、维系秩序);

参加者:对盟主遵从与服膺意识(群体意识的体现,是群体更有生命力。)

诗社活动:透过唱和、品第、标榜等等活动形式,强化社员之间的凝聚性,对发挥外诗社的影响力(《红楼梦》诗社非如此)。

唱和:在这样的诗歌创作中彼此交流与切磋,很容易使彼此的美学主张基本达到一致,而形成共同的风格。(海棠诗社也是如此,尤其是体现在联句(五言排律):卢雪庵联句,中秋夜即景联句)

品第:诗社主盟对社员的对于社员的诗作进行评论优劣、裁断高下,盟主权威的具体体现,也是对盟主权威的进一步强化。李纨自荐掌坛,始终拥有最高的盟主权威,多次活动中李纨就是裁定诗作的标准。众人都很服气,这也与李纨评定客观有关系,加强这个权威为人所信服。诗社运作是在一个微妙的状态下保持平衡的,当诗社品第活动中已经隐含着一种竞技赛评比情况时,那高下的论断就不能够以盟主的个人的喜好为依归,所以真正好的盟主既有权威,而这种权威是建立在把自己的主观好恶放在一边,然后用真正合乎众人共识之下的客观标准来评第,这也是盟主让人信服的最重要的一个条件。

标榜:促进诗社和谐,调节社员内部关系。在《红楼梦》的诗社运作也看得很清楚,互相称赞,互相标榜。

就这三点来看,李纨的主盟做的是否得当。

首先李纨这位诗社盟主的担任资格与文人的诗社传统不大一样:“序齿我大”、“管情说了大家合意”,合乎盟主的基本条件。要明白人各有才,“自知者明,知人者智”李纨能够平等地看待所有人,而这个平等也不是齐头式的平等,而是真正地了解人各有个自己所长的地方,然后好好地努力,有机会好好地加以掌握、表现。李纨自己知道自己“不会作诗”,在元妃省亲“勉强凑成一律”,宝玉也认为“稻香老农虽不善作却善看”“最公道”。众人对宝玉的话加以应和“自然”,对于美学、审美比较优劣有一定的判断力,不会被私心所蒙蔽(贾宝玉在对林黛玉的诗作品评不服。)。“李纨这个人很有意思的地方,绝对不只是槁木死灰,一潭死水的部分就是对于诗社成立表现出热衷、支持和带动,第一次诗社活动,李纨能给全方位的考虑,客观公正的评宝钗为第一,不理会宝玉的抗议,坚定威服众人很重要的第一次的表现,通过评诗曹雪芹也深层地展现李纨的思想性格的丰厚内蕴。”尤其当第五十一回宝钗对宝琴的两首怀古诗公然要求另作,《蒲东寺怀古》(出自《西厢记》)《梅花观怀古》(出自《牡丹亭》),两部可以做戏曲,不可做书本来阅读。李纨的论据关夫子的例子,论证说书唱戏知道,我们也可以知道的。

李纨又道:“况且他原走到这个地方的。这两件事虽无考,古往今来,以讹传讹,好事者竟故意的弄出这古迹来以愚人。比如那年上京的时节,便是关夫子的坟,倒见了三四处。关夫人一身事业皆是有据的,如何又有许多的坟?自然是后来人敬爱他生前为人,只怕从这敬爱上穿凿出来也是有的。及至看《广舆记》上,不止关夫子的坟多有,古来有名望的人,那坟就不少。无考的古迹更多。如今这两首诗虽无考,凡说书唱戏,甚至于求的签上都有。老少男女俗语口头,人人皆知皆说的。况且又并不是看了《西厢记》、《牡丹亭》的词曲,怕看了邪书了。这也无妨,只管留着。”

“李纨知识广博、内蕴丰富的少妇,也是一个潜在的社会活动能量的女子。”李纨具有高层次的审美情趣、不可抑制的创造活力、较高的人生价值追求、荡漾的青春生命力(四十九回到五十回)(白雪红梅)。

李纨“虽不善作却善看”,是两种不同的才能,甚至一般来讲是一种具有互斥性的,难以兼具。

清代作家吴乔《围炉诗话》卷四中云:

读诗与作诗用心各别读诗心须细密,察作者用意如何,布局如何,措辞如何。如织者机梭,一丝不紊,而后有得。于古人只取好句,无益也。作诗须将古今人诗,一帚扫却,空旷其心,于茫然中忽得一意,而后成篇,定有可观。

问:钟嵘诗品为千古评诗之祖记室之诗不传,岂善评诗者反不能诗乎?

答:非特善评诗者不能诗,即善吟诗者多不能评诗。……*因知人各有能、*不能也。”

——《竹林答问》陈瑾

福莱(加拿大):“(约翰.斯图亚特.弥尔)‘艺术家不是被人聆听,而是被人偷听。’小说家、诗人都不应该自己跳出来解释他要做什么,不止如此,就算他在文本之外跳出来恐怕会比真正训练有素的批评家还要来得平庸,不能以一个创作者的身份来对于他的作品提供更好的解释,为了从根本上维护批评的存在权,假定文学批评是一种思想和知识的结构,它有他自己独立存在的理由,而且就他所讨论的艺术而言有某种程度的独立性。”文学批评与创作完全不相关。“但丁为自己的作品《天堂》第一章作评论,它只不过是其他批评家的一员而已。人们普遍接受的一个说法就是,对于确定一首诗的价值,批评家是比诗的创造者更好的法官。”

李纨“不善作”没有减损“善看”的价值。李纨做盟主实至名归。

(2)吝啬惜财

李纨的人物形象很丰富:不只是竹篱茅舍自甘心、不问废与兴的一面,还有对诗社群体活动的积极参与。当然李纨立体化还有一面来自于无意识的内在冲突(扩大人物立体化性的版面):对金钱的敏感、吝啬。(李纨是一个沉默的大财主,表面看来富贵气象一洗而尽的稻香村,实则是财富的宝矿。)(衣锦夜行)

第四十五回,

…探春笑道:“我们起了个诗社,头一社就不齐全,众人脸软,所以就乱了例了。我想必得你去做个‘监社御史’,铁面无私才好。再四妹妹为画园子,用的东西这般那般不全,回了老太太,老太太说:‘只怕后头楼底下还有先剩下的,找一找。若有呢拿出来;若没有,叫人买去。’”……凤姐儿笑道:“你们别哄我,我早猜着了,那里是请我做‘监察御史’?分明叫了我去做个进钱的铜商罢咧。你们弄什么社,必是要轮流着做东道儿。你们的月钱不够花,想出这个法子来拗了我去,好和我要钱。可是这个主意不是?”说的众人都笑道:“你猜着了!”李纨笑道:“真真你是个水晶心肝玻璃人儿。”凤姐笑道:“亏了你是个大嫂子呢!(长嫂如母,有照管之责)姑娘们原是叫你带着念书,学规矩,学针线哪!这会子起诗社!能用几个钱,你就不管了?老太太、太太罢了,原是老封君。你一个月十两银子的月钱,比我们多两倍子,老太太、太太还说你‘寡妇失业’的,可怜,不够用,又有个小子,足足的又添了十两银子,和老太太、太太平等;又给你园里的地,各人取租子(庄园经济);年终分年例,你又是上上分儿。你娘儿们主子奴才共总没有十个人,吃的穿的仍旧是官中的(公家)。通共算起来,也有四五百银子。这会子你就每年拿出一二百两来陪着他们玩玩儿,能几年的限呢?他们明儿出了门子,难道你还赔不成?这会子你怕花钱,挑唆他们来闹我,我乐得去吃个河涸海干,我还不知道呢!”

贾府未婚公子、小姐、姨娘月钱2两,已婚5两(李纨受到额外补助)。老太太、太太月钱20两。李纨的三大财源:月钱是别人的10倍,园子租金,年终年例上上等。李纨花费:无。李纨的净收入/年:四五百两银子(够刘姥姥家花费20年)。

诗社花费究竟是多少呢?

第四十九回,

李纨道:“我这里虽然好,又不如芦雪庭好。我已经打发人笼地炕去了,咱们大家拥炉做诗。老太太想来未必高兴。况且咱们小玩意儿,单给凤丫头个信儿就是了。你们每人一两银子就够了,送到我这里来。”指着香菱、宝琴、李纹、李绮、岫烟,“五个不算外,咱们里头二丫头病了不算,四丫头告了假也不算,你们四分子送了来,我保管五六两银子也尽够了。”宝钗等一齐应诺。

诗社花费一次花费五六两。史湘云做东,请吃螃蟹宴,共花费20多两(螃蟹宴规模大,包括请贾母、王夫人、上上下下一干人等的。)。而且诗社常常是因故取消。李纨对金钱只进不出,滴水不漏。正因为王熙凤的一番话刺中李纨的要害,于是李纨给予强烈的回击(平地波澜)

(3)敏于金钱

第五十六回,

探春道:“……第二件,年里往赖大家去,你也去的:你看他那小园子比咱们这个如何?”(赖妈妈请贾府众人去他家的园子里。)平儿笑道:“还没有咱们这一半大,树木花草也少多着呢。”探春道:“我因和他们家的女孩儿说闲话儿,他说这园子除他们带的花儿,吃的笋菜鱼虾,一年还有人包了去,年终足有二百两银子剩。从那日,我才知道一个破荷叶、一根枯草根子,都是值钱的。”(世代贵族的千金小姐不知道世俗的)

……

探春又笑道:“可惜蘅芜苑和怡红院这两处大地方,竟没有出利息之物。”李纨忙笑道:“蘅芜苑里更利害,如今香料铺并大市大庙卖的各处香料香草儿,都不是这些东西?算起来,比别的利息更大。怡红院别说别的,单只说春夏两季的玫瑰花,共下多少花朵儿?还有一带篱笆上的蔷薇、月季、宝相、金银花、藤花,这几色草花,干了卖到茶叶铺药铺去,也值几个钱。”(李纨如何知道的?)

史湘云不认识当票子。

薛姨妈叹道:“怨不得他,真真是侯门千金,而且又小,那里知道这个?那里去看这个?就是家下人有这个,他如何得见。别笑他是呆子,若给你们家的姑娘看了,也都成了呆子呢。”

第五十一回,贾宝玉与麝月不认识戥子。

于是开了抽屉,才看见一个小笸箩内放着几块银子,倒也有戥子。麝月便拿了一块银,提起戥子来问宝玉:“那是一两的星儿?”宝玉笑道:“你问的我有趣儿,你倒成了是才来的了。”麝月也笑了,又要去问人。宝玉道:“拣那大的给他一块就是了。又不做买卖,算这些做什么。”麝月听了,便放下戥子,拣了一块掂了一掂,笑道:“这一块只怕是一两了。宁可多些好,别少了叫那穷小子笑话:不说咱们不认得戥子,倒说咱们有心小气似的。”那婆子站在门口笑道:“那是五两的锭子夹了半个,这一块至少还有二两呢。这会子又没夹剪,姑娘收了这块,拣一块小些的。”麝月早关了柜子出来,笑道:“谁又找去呢,多少你拿了去就完了!”

因此厨娘柳家的也有这样一番话:

柳家的忙丢了手里的活计,便上来说道:“……你们深宅大院,‘水来伸手,饭来张口’,只知鸡蛋是平常东西,那里知道外头买卖的行市呢?……”

李纨的这个心理可能是出于强烈的对未来的不安全感(寡妇的身份与处境),于是把依靠放在金钱上,因为靠山山倒,靠人人倒,世事无常,自己身边有点老本,或许能获得点安全感。

  1. 死水中的波澜

(1) 心直口拙的急怒反击。

在灰烬里窜出火光,在一个无见无闻的设定下的突破。(刻板形象的突破,人物立体化。)

荣格:“投射心理”。

第四十五回,王熙凤揭露李纨的心病,发生了口不择言的反击。(王熙凤算账“账也清楚,理也公道”。)

李纨笑道:“你们听听,我说了一句,他就疯了,说了两车无赖世俗泥腿专会打细算盘分金拨两的话出来。这东西,亏他托生在诗书大宦名门之家做小姐,出了嫁又是这么着。若是生在贫寒小户人家,做个小子,还不知怎么下作贫嘴恶舌的呢!天下人都叫你算计了去!昨儿还打平儿,亏你伸的出手来。那黄汤难道灌丧了狗肚子里去了?气的我只要替平儿打抱不平儿。你今儿倒招我来了。——给平儿拾鞋还不要呢!你们两个,很该换一个过儿才是。”(没有推翻王熙凤的语言、算的账,只是非理性地进行反击,提到打平儿转移话题,不是在讲道理。直击要害,王熙凤打平儿非常愧疚,李纨攻心为上。)说的众人都笑了。

诸位学者对李纨这一段话的评点:

以谑代骂,令人胸中一快,不特为平儿吐气也。真抵得骆临川讨武后一檄。此日李纨独豪爽,凤姐独和软,皆为仅见。

——《八家评批红楼梦》第四十五回眉批

这一段将骆宾王《讨武曌檄》与李纨的这一番话相提并论。

也有现代学者认为:“李纨与王熙凤的对话这已经形成一种英雄与英雄交手、强女人与强女人对话的阵势,原来李纨、凤姐都是脂粉堆里的英雄,人们既欣赏凤姐的绝顶聪明狡黠,又欣赏李纨的柔中带刚,刚时直如兔子搏兔、雄风飚起,势不可挡。”

众学者也许看到李纨与王熙凤势均力敌的气势,凤姐落败的结果,然而李纨在交锋过程却有强烈错综的情绪纠葛,严重错损的思考理路,夹缠不相干的事情。脂砚斋批语:“心直口拙之人急了,恨不得将万句话来并成一句,毕肖!”

李纨的反击不可以与《讨武曌檄》相提并论的原因:

第一,王熙凤没有犯错,王熙凤“账也清楚,理也公道。”

第二,李纨的语言粗鄙。“无赖泥腿”“市俗”“下作”等。(戏而虐)

李纨的过度反应的可能原因:荣格:无意识投射心理。

弗兰兹(德国):投射是一种在他人身上所看到一种行为的独特性和行为方式的倾向性,但是这一种行为的独特性和行为方式的倾向性我们自己有,也都变现出来,重点在于我们没有意识到,所以这才叫无意识心理。投射心理就是把我们自身某些潜意识的东西不自觉地转移到一个外部物体上去,然而当投射发生的时候,我们常常会在投射者身上发现强烈的情绪、言语或者是行为反应。

如果人们在他人身上看到自己没有意识到的倾向,这就是投射。投射既然是一种无意识的心理机制,每当我们某一种与意识无关的人格特征被激活之际,投射心理就会趁势登场。我们在他人身上看到的某些东西时时尚在我们身上也存在,然而我没却没有察觉我们身上也有,所以,就是因为无意识的投射作用我们往往在他人身上看到不被自己承认的个人特征,以至于不论何时只要我们对他人的反应包含了过度的情绪或反应过度,我们大概就可以确信我们体内的某一种无意识的东西受到了刺激正在被激活了出来。

李纨之所以反应激烈,也有可能李纨身上有王熙凤的一个面向(机关算计、对金钱斤斤计较)。

(2) 同类者的不甘与嫉妒

李纨无法免除人性中的爱憎之情(人难以避免,想办法处理而不是纵容。)

芦雪庵联句之后,贾宝玉落第李纨进行了一个风雅的惩罚(折梅作诗),对妙玉表达不喜:“可厌妙玉为人,我不理他。”

第五十回,

李纨笑道:“也没有社社担待的:又说‘韵险’了,又整误了,又‘不会联句’!今日必罚你。我才看见栊翠庵的红梅有趣,我要折一枝插在瓶。可厌妙玉为人,我不理他,如今罚你取一枝来插着玩儿。”众人都道:“这罚的又雅又有趣。”

贾府众人对妙玉态度:礼遇。

王夫人下帖请;元春省亲没有写到栊翠庵,维护妙玉的高傲;贾母来到栊翠庵,非常客气,妙玉受到菩萨的庇护;林黛玉被妙玉当面呛声。丫头敬而远之。贾宝玉包容她。唯独只有李纨表达了对妙玉的不喜。

妙玉为人:

第六十二回,“为人孤僻,不合时宜万人不入他目”(宝玉言)“放诞诡僻”“僧不僧,俗不俗,女不女,男不男”(邢岫烟言)。

岫烟笑道:“他这脾气竟不能改,竟是生成这等放诞诡僻了。从来没见拜帖上下别号的,这可是俗话说的‘僧不僧,俗不俗,女不女,男不男’,成个什么理数。”宝玉听说,忙笑道:“姐姐不知道,他原不在这些人中里,他原是世人意外之人。因取了我是个些微有知识的,方给我这帖子。我因不知回什么字样才好,竟没了主意,正要去问林妹妹,可巧遇见了姐姐。”

玛丽˙道格拉斯女爵士的《洁净与危险》:“干净与肮脏的分类救人类划分出来的。合乎原来的分类标准,同样的东西逾越原来的位置就会肮脏,逾越了分类标准就会发生变化(例如一双球鞋在鞋柜与在餐桌的关系)。所以有些人会被排斥、被欺负,就是因为不符合我们对他的要求。”妙玉引发李纨的反感可能就是逾越了世人的分类,打破正常的秩序,尽管没有做坏事,只因为身为道姑,过着名流的生活,用着故宫博物院典藏级的物品,就会因法人的反感。妙玉越界行为:身份、性别越界。

李纨讨厌妙玉还有另外的原因就是嫉妒。

通常会有嫉妒情绪发生情形,人们不会嫉妒爱因斯坦的聪明,不会嫉妒李白的诗才,然而却又可能嫉妒同班同学成绩比你高。嫉妒产生的时候,当事人不会同意的(因为会承认自己不如人),他会选择丑化他(谩骂、践踏)。嫉妒一个对象是同类关系或者自己认定的同类关系。产生嫉妒的条件:同类人。

马克斯˙舍勒“共在关系评论体系”(价值伦理学)《道德建构中的怨恨》:“怨恨的根源都与一种把自身和别人进行价值攀比的方式有关(不如人),人是社会化的生命样式(与人接触处互动),于是人总是在存在价值的伦理比较中来理解自己以及理解别人,而在自身价值和他人价值的伦理比较中,比较者的理解方式是不一样的,分为流俗者地比较(有的就会引发嫉妒怨恨)和高雅者的比较(不会引发嫉妒怨恨的),高雅者比较之前自己把握价值,不会把价值比较作为了解自己和他人价值的根据,那么这种高雅者拥有的一种质朴的,指向存在自身的自我价值感,因此他不会去无谓地与别人比较,也不用担心与人比较时候会发嫉妒怨恨,是可以自由地承认并且吸纳别人的优点;流俗者的比较是通过价值比较来把握价值的,这一种流俗者倘若不进行比较,他在别人身上就把握不住任何价值,所以,流俗者(会产生怨恨和嫉妒的这一种)的价值比较就会形成两种类型:强者与弱者。强者就会奋求,弱者就会怨恨。怨恨者的心态我本来应该像你那样风光,可是我又没有能力像你那样得意,于是进行这个比较的人就会自惭形秽但他又没有能力去获取被比较的人的那个价值,于是被他用来比较的那个对象的存在就会对他形成一种生存性的压抑,于是这个自觉不如人的人处在一种生存性的紧张情态中,而为了消除这一种价值比较的紧张,于是怨恨者或者贬低被比较者的价值,将一个被承认的价值降低到它实际上欲求到的水准,怨恨产生人与社会群体的共在关系,这种比较就会涉及的生活在其中的社会制度。”“(李纨)在传统等级社会中,会在等级内进行的,上帝与天命的位置使每个人都觉得自己的位置是被安置好的,你必须在给自己安定的位置上履行自己的特别义务而这种观念就会在等级的社会中处处支配你所有的生活关系,所以一个人的自我价值感和他的要求都是与这个位置的价值内部在打转。”妙玉在自己的位置上不履行自己的责任,逾越被安置好的位置(份际)的要求。“当个体与群体以及社会角色认同以及他在法律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既定秩序中的定位不相符合的时候,由此在此产生社会性的生存价值比较时,怨恨心态就会产生。”李纨(寡妇)的生存处境与妙玉(道姑)最接近,当发现妙玉(胭脂般的红梅)逾越社会对生存处境的要求,怨恨心理由此产生。

让我们不要变成流俗者的价值比较,包括强者的奋求,更不用说弱者的怨恨,致力于高雅者的比较。

五、 到头谁似一盆兰

第五回,李纨的判词:

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

“到头谁似一盆兰”:贾兰是贾家子孙最出色的一位后代。贾兰在很小的时候在母教与自我天赋之下,在家族败落的条件下,找到一条较好的出路:科举。(忏悔录:无止境的惭愧与内疚,对家族的复兴无望。)

第二十六回,贾兰在演习骑射(念书念累了)。一是,反映旗人文化,武事教养,包括骑射。二是,与大观园对生命礼赞氛围是冲突的,所以要让贾宝玉出来制止。

年纪小而有志气,合乎“佳”子弟的要求(来自王谢家族的传统)。佳子弟,自六朝以来,世家大族重要的事情之一就是培养佳子弟。此词来自王谢家族。

第二十二回,家族聚会时,老爷没有叫他,他自己没有去,小小年纪就有自己的傲骨所在,不愿意凸显自我,很强的自尊心,挺直腰杆的傲骨,用家族最高的目标要求自我。

思考:巧姐被狠舅(王仁)奸兄所害,奸兄究竟是谁。不可能是贾兰的。

《红楼梦曲.晚韶华》:

镜里恩情,更那堪梦里功名!那美韶华去之何迅,再休提绣帐鸳衾。只这戴珠冠披凤袄也抵不了无常性命。虽说是人生莫受老来贫,也须要阴骘积儿孙。气昂昂头戴簪缨,光灿灿胸悬金印,威赫赫爵禄高登,昏惨惨黄泉路近!问古来将相可还存?也只是虚名儿后人钦敬。

贾兰的功名对于李纨也是一场短暂的虚名,丈夫的恩爱、儿子的功名对于她也是抵不过无常的生老病死。原来死亡是李纨一生的难料的祸福。这是她一生的命。“枉与他人做笑谈。”世人对他人的辛酸苦辣永远无法感同身受,正如辛弃疾的一首词所说: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辛弃疾.宋代)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为什么“愁滋味”不能说呢?值得人思考玩味。

如冰好水空相妒:寒山《无题》诗借用冰与水的关系同一物体不同状态,比喻生与死的关系。

欲识生死譬,且将冰水比。水结即成冰,冰消返成水。

已死必应生,出生还复死。冰水不相伤,生死还双美。

死亡来临之后,无论喜,还是怒,无论悲哀,还是荣耀都是他人的闲话与笑谈。

守寡一生,教养出来一个佳子弟,这是她人生唯一的光耀。然而生老病死,人生的无常又是她一生的悲剧所在。死亡将她的丈夫带走,死亡又在她最光耀的时候又让这种荣耀戛然而止,这就是李纨的一生。

Released under the CC0 Licen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