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On this page

人物论——贾探春论

一、 才志兼美的理性主义者

**以法理为优先。**贾探春以法理为优先的理性主义者,这在《红楼梦》绝无仅有的,不同于林黛玉的个人主义者(注重个人感情),不同于薛宝钗的人文主义者(世界圆满运转),更不同于王熙凤的现实主义者。在东方文化注重人情,习惯认为情理法,情为先,而在西方却注重法理,习惯法理情,法为先。理性主义者习惯于追求客观公正,以群体的某一种规则行事,“帮理不帮亲”。而在群体社会中应该以法理为重的。思考人类社会应该以怎样的方式发展更为合理的?

《史记》记载张释之(汉代)提出:“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然而“徒法不足以为政”,因此他认为“廷尉,天下之平也,一顷而天下用法皆为轻重,民安所措其手足?”因此法是在人群中协调运作中遵照的准则,而理是存在人与人间的默契,不如法严峻,放诸四海皆准的。法理超越人性的偏私的社会准绳,避免社会不理性、混乱,不只是追求个人的幸福。而执行法理的人更应该客观公正。探春就是这样的一个人,面对复杂的环境如何追求法理?

涂赢《红楼梦问答》:“《红楼梦》只可言情,不可言法。若言法,则《红楼梦》可不作矣。”然而构成上千人生活的日常非法理不可,法理其实很重要的。

冥飞等《古今小说评林》:“探春心灵手敏,作者写来恰是一极有作为之人,然全书女子皆不及也。”

探春在全书的地位,西园主人《红楼梦论辩·探春辨》:“探春者,《红楼》书中与黛玉并列者也。《红楼》一书,分情事、合家园而作。”“《红楼梦》分情与事,以情(个人)而言,林黛玉最重要,以事(家国)而言,贾探春最重要。”

在《红楼梦》中齐家治国很重要,作者对理家者的赞美“裙钗一二可齐家”也在批评贾宝玉时提到“于国于家无望”,宝玉的人生价值失落,其实就是对家族、对国家无用。国与家在古代是一个人的人生终极理想。

西园主人:“以一家言,此书专为黛玉;以家喻国言,此书首在探春。何也?……此作书者于贾氏大厦将倾之时,而特书一旁观叹息之庶孽,以见其徒唤奈何也。吾故曰:探春者,《红楼》书中与黛玉并列者也。”

贾家末世靠“裙钗一二”在撑持,散发最后的光辉,因此不要因为她的庶出出身,以及几句话语,以现代价值观来评断一个人。

**才自精明志自高。**探春受限于女儿身尽管才志兼备,却对于家族的颓丧无法起作用,这是她一生的痛苦。

何为“志”?

“唐传奇”展现的人物自觉性的进取意志,他们的人生都是在自主情况下进行人生的抉择,实现人生的意义(除了《定婚店》故事外);“宋话本”展现的人物是被动的,他们的人生往往都不是自主的。

志,理想、意志。“自觉性进取的意志”(唐传奇,除了《定婚殿》之外),人应该活着像人,选择自己所爱,爱自己所选择,有明确的认知,有强烈的感情,有持续的目的性行为,才能汇合一种强大的行动立场。同时也要召唤理性与智慧,来矫正错误的状况与行为,将意志保持最佳状态。

“自觉性的进取意志”在唐传奇中女主人公非常鲜明(不可用现代价值观武断评定)。元稹:《莺莺传》(《会真记》)

崔莺莺,一般被认定为才子佳人的佳人最早原型(才子最早原型是司马相如)(美国学者认为)。

常被忽略的一点,崔莺莺是在自觉情况下的盲目地追求情欲自主,追求爱情。张生与崔莺莺的爱情第一个阶段,张生第一次见到崔莺莺是真的一见钟情吗?寻找红娘帮助,而红娘也发出疑问:为什么不直接求婚?

张生:“若因媒氏而娶,纳采问名,则三数月间,索我于枯鱼之肆矣!”

张生的动机是纯真的吗?红娘却积极帮助,而且透露崔莺莺的弱点“爱诗”,崔莺莺的突然改变。在其中崔莺莺言辞拒之“以乱易乱”崔莺莺后来给远在京师的张生的信,卑微而乞怜。

“始乱之,终弃之,固其宜也。愚不敢恨。必也君乱之,君终之,君之惠也;则殁身之誓,其有终矣,又何 必深感于此行?然而君既不怿,无以奉宁。”

崔莺莺对自己处境有明确的认知,因为自己将会为自己所作所为将付出责任,而且预告到张生的薄幸,当然也知道自己的行为触犯了礼教,那么礼教也不会给他提供保障的。

“岂期既见君子,而不能(以礼)定情,致有自献之羞,不复明侍巾帻。”

她对于自己的下场心知肚明,但因为没有控制自己的行为。二人发生的性关系后,崔莺莺唯一的依靠就是张生,失去了礼教的保护。在这一种关系中,她是唯一的可能的受害者。而参与其中的红娘没有受到丁点伤害。因此崔莺莺对于红娘也进行了强烈的批评,红娘也许有自己利害相关的私心,并不是热血忠诚、对自己主子忠诚的丫头。

补充:当别人激励一个人做一件事,付出代价的是当事人,而旁边怂恿的人不需要付出代价,当然也不需要理性状况下节制感情。因此在别人鼓励你做一件事时,先看这件事对谁有利,无论一个人在怎样客气、热忱,当他动机不纯,他很可能是一个坏人。

因此在多年后张生又来找崔莺莺:

“还将旧来意,怜取眼前人。”

崔莺莺知道自己犯了一次错误,而且为之付出惨痛的代价,那么她绝不允许自己再犯第二次错误。崔莺莺对人性的完完全全的洞察,以及毫不避讳地谈及,对自己的清醒认知是值得赞美的。在这一场非礼教的爱情中,崔莺莺是唯一的受害者。

霍小玉(在唐代名妓与进士互相抬高身价),老鸨穿针引线下见到李益发生的对话:

玉乃低鬟微笑,细语曰:“见面不如闻名,才子岂能无貌?”生遂连起拜曰:“小娘子爱才,鄙夫重色。两好相映,才貌相兼。”

在当日晚上二人之间的对话,可见霍小玉极其清楚明白的:

中宵之夜,玉忽流涕观生曰:“妾本倡家,自知非匹。今以色爱,托其仁贤。但虑一旦色衰,恩移情替,使女罗无托,秋扇见捐。极欢之际,不觉悲至。”

霍小玉清楚知道自己是因为美貌才能与他发生所言,未来将会因美貌的失落而情断。正如李夫人:“女子以色侍人,色衰而爱驰,爱弛则恩绝”。

《汉书·外戚传》:绝代有佳人,遗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李益在当时情况(浓情蜜意)作出了一番山盟海誓:

生闻之,不胜感叹。乃引臂替枕,徐谓玉曰:“平生志愿,今日获从,粉骨碎身,誓不相舍。夫人何发此言。请以素缣,著之盟约。”……如此二岁,日夜相从。

后来又发生了许多事:

其后年春,生以书判拔萃登科,授郑县主簿。至四月,将之官,便拜庆于东洛。长安亲戚,多就筵饯。时春物尚余,夏景初丽,酒阑宾散,离思萦怀。

霍小玉在离别时所言:

玉谓生曰:“以君才地名声,人多景慕,风结婚媾,固亦众矣。*况堂有严亲,*室无冢妇,君之此去,必就佳姻。盟约之言,徒虚语耳。然妾有短愿,欲辄指陈。永委君心,复能听否?”

她知道李益将面对诱惑以及严厉的母亲,必会结亲因此霍小玉有一个要求:

生惊怪曰:“有何罪过,忽发此辞?试说所言,必当敬奉。”玉曰:“妾年始十八,君才二十有二,迨君壮士之秋,犹有八岁。一生欢爱,愿毕此期。然后妙选高门,以谐秦晋,亦未为晚。妾便舍弃人事,剪发披缁,夙昔之愿,于此足矣。”

她希望自己在26岁之前将自己的幸福人生度过,然后皈依佛门。霍小玉对自己的人生处境有清醒地认识,也有行之有效的方法。李益在回家后花大价娶了五大姓世家女子,且对霍小玉的追责进行逃避。霍小玉因寻找李益倾家荡产,身染重病,最后对被迫出现在面前的李益发出誓言:

“我死之后,必为厉鬼,使君妻妾,终日不安!”

霍小玉说完后香消玉殒,李益后来生活一片混乱(多疑、猜忌)。一个人不要允诺自己做不到,如果承诺了没有做到就不要逃避(会让事情失控),要勇于承认,并尽力弥补。而李益对于所处状况就没有清醒的认知,而且对状况出现后一味地、极力地逃避,没有积极应对。

二、 人格特质象征

  1. 风筝

第五回,图谶提到风筝,与贾探春性格命运息息相关。高远、高爽的人格气质。风筝的环境气质(因素)超拔的高度,清新的秋天的微风。在这样无尘、清爽,干净剔透的季节,微风习习,不是狂风(王熙凤)。灵魂干净透明,不肯让人污染,不能忍受低下卑微(人格上的)[人生中最大的难题,亲身母亲的血缘勒索],是一个光明磊落的君子(与贾惜春人格极端洁癖不同)。

  1. 秋爽斋:屋舍与房屋摆置

第四十回,众人来到秋爽斋。

探春素喜阔朗,这三间屋子并不曾隔断,当地放着一张花梨理石大案,案上堆着各种名人法帖,并数十方宝砚,各色笔筒,笔海内插的笔如树林一般。那一边设着斗的一个汝窑花囊,插着满满的一囊水晶球的白菊。西墙上当中挂着一幅米襄阳《烟雨图》。左右挂着一副对联,乃是颜鲁公墨迹。其联云:

烟霞闲骨格,泉石野生涯。

案上设着鼎,左边紫檀架上放着一个大观窑盘,盘内盛着数十个娇黄玲珑佛手。右边洋漆架上悬着一个白玉比目磬,傍边挂着小槌。

“素喜阔朗”:心性开阔。“三间屋子并不曾隔断”:事无不可对人言的芳性(脂砚斋),八个“大”字“大”形容词“大”的专有名词:(大观园:天上人间诸景备,芳园应锡大观名。大观有很深刻的王道内涵。大观园“于家于国”最完美的实践。大观窑,宋代的官窑,用来含射大观是宋徽宗的年号,只是用来指官窑。大观窑只出现在探春房里,有很深的内涵)大气的风范,整一宽敞(探春屋内摆设的物品的统一特性)。拔步床:中国传统家具中体型最大的一种床。拔步床出现呈现整体恢弘,展现屋主超拔的性格。

拔步床图片

人生的每一个基于当下品尝,“成功是当下可以欣赏一朵花的芬芳,可以欣赏一本书的智慧,领略一首音乐的美妙。”(《风沙星辰》圣修伯理)在生活中有感知到美。

《烟雨图》、“烟霞闲骨格,泉石野生涯”:隐逸生活样态,当没有受到重用时,能够经营的一种生活情趣,享受到一种雅趣。白菊花:高度的道德象征,不求闻达的淡泊。在当家握权之前,不强出头、“独善其身”,能够好好安顿自我,当有可能就可以大刀阔斧的改造世界,“动静皆宜”的一个人。

名人法贴:“法”取法,效法,是一种范式。笔、墨、砚等器物把各种名人法帖将传神的模仿。(训练自己专注意志力,追效多种价值。)(第七十六回,合家赏月,过了四更天,各房姐妹都散去,只有探春在。)佛手,巧姐与板儿的婚姻联结。(人格内在的温情,且不以私害公。探春能够平衡法理情。)

在探春房内,“白玉比目磬,傍边挂着小槌”。“磬”法器(寺庙集体活动传达命令);乐器(精准),客观公正的准则。“白玉”温润,适度软化法理的威严。“小槌”:隐喻施行法理谨守分寸,不会滥用权力,不会“逸才逾蹈”。

探春的人格符合儒家“用行舍藏”君子风范。

  1. 生日

探春的生日。三月三日。探,探寻、探访。上巳节,(三月初三到了唐代等于六朝的上巳日,如杜甫的《丽人行》),古人暮春之初要修碶(如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到了水边除病禳灾,曲水流觞。

探春可以把污秽、低俗净化,让自己不染,将自己迎向更光明的一面。探春代表花是玫瑰花,不容人侵犯,为了抗拒周遭烂泥的自我保护。修碶日的象征意义逐渐变得风雅,于是登高一呼,号召召开诗社的人正是探春(文人的雅趣)。探春“朴而不俗,直而不拙”的审美情趣。

  1. 芭蕉、梧桐

探春最喜芭蕉。叶片大片舒展,有叶如纸,发出的芽如书轴,有心如书,不染世俗庸常。

芭蕉图

中晚唐写到芭蕉没有怀才不遇的意涵,只有高洁之意。

梧桐的文化意涵来源:《庄子秋水篇》庄子和惠施的典故: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雏,子知之乎?夫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雏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鹓雏(即为凤凰)练实:竹子的果实。鸱:猫头鹰] 有高洁到高傲之意。

在梧桐与芭蕉中探春更喜欢芭蕉,取别号“蕉下客”。芭蕉与文人情趣相关的蕉叶题诗。

江鸟飞入帘,山云来到床。题诗芭蕉滑,对酒棕花香。(岑参《东归留题太常徐卿草堂》)

尽日高斋无一事,芭蕉叶上独题诗。(韦应物《闲居寄诸弟》)

篱外涓涓涧水流,槿花半点夕阳收。欲题名字知相访,又恐芭蕉不奈秋。(窦巩《寻道者所隐不遇》一作于鹄《访隐者不遇》)

无事将心寄柳条,等闲书字满芭蕉。(李益《逢归信偶寄》)

常爱林西寺,池中月出时。芭蕉一片叶,书取寄吾师。(皎然《赠融上人》)

试裂芭蕉片,题诗问竺卿。(齐己《秋兴寄胤》)

雨洗芭蕉叶上诗,独来凭槛晚晴时。故园虽恨风荷腻,新句闲题亦满池。(司空图《狂题十八首》之十)

来时虽恨失青毡,自见芭蕉几十篇。(司空图《狂题十八首》之十二)

青山时问路,红叶自知门。苜蓿穷诗味,芭蕉醉墨痕。 (唐彦谦《闻应德茂先离棠溪》)

安静自得心境,悠然自赏,文人拥有的才性,脱俗心性,不是与世俗对立,与世不同的内涵。通常来讲,在相关文献中芭蕉与文人情趣相关的另一面是雨打芭蕉的审美情趣。

早蛩啼复歇,残灯灭又明。隔窗知夜雨,芭蕉先有声。(白居易《夜雨》)

浮生不定若蓬飘,林下真僧偶见招。觉后始知身是,更闻寒雨滴芭蕉。(徐凝《宿冽上人房》)

万事销沈向一杯,竹门哑轧为风开。秋宵睡足芭蕉雨,又是江湖入来。(汪遵《咏酒二首》之二)

烟浓共拂芭蕉雨,浪细双游苗苕风。(皮日休《鸳鸾二首》之二)

辗转栖孤枕,风悻信寂寥。涨江垂蟠炼,骤雨闹芭蕉。(郑谷《蜀中寓止夏日自贻》)

更闻帘外雨潇潇,滴芭蕉。(顾夐《杨柳枝》)

清代蒋坦《秋灯锁忆》:

秋芙所种芭蕉,已叶大成荫,隐蔽帘幕。秋来风雨滴沥,枕上闻之,心与之碎。一日,余戏题断句叶上曰:“是谁无事种芭蕉,早也潇潇,晚也潇潇。”明日见叶上续书数行云:“是君心绪太无聊,种了芭蕉,又怨芭蕉。”字画柔媚,此秋芙戏笔也。

这里的芭蕉体现(没有怀才不遇内涵)舒朗高华的情志,清新优美的意蕴。芭蕉体现了文学精神纯度(没有俗世的沾染),才学高度体现。表现了一种风雅的美感、情韵,没有道德指射、对抗现实的张力(高傲、抨击现实傲骨)。芭蕉表现一种风雅的美感,有一种疏朗高华的情志,文人雅士精神的纯度。除了探春拥有芭蕉外,黛玉和宝玉的院子也有芭蕉

“一种灵苗异,天然体性虚。叶如斜界纸,心似倒抽书。”(路德延《芭蕉》)

第三十七回,探春的花笺:

娣探谨奉二兄文几:前夕新霁,月色如洗,因惜清景难逢,拒忍就卧,时漏已三转,犹徘徊桐槛之下,竟为风露所欺,致获采薪之患。昨亲劳抚嘱已,复遣侍儿问切,兼以鲜荔并真卿墨迹见赐,抑何惠爱之深耶!今因伏几处默,忽思历来古人,处名攻利夺之场,犹置些山滴水之区,远招近揖,投辖攀辕,务结二三同志,盘桓其中,或竖词坛,或开吟社:虽因一时之偶兴,每成千古之佳谈。妹虽不才,幸叨陪泉石之间,兼慕薛林雅调。风庭月榭,惜未宴集诗人;帘杏溪桃,或可醉飞吟盏。孰谓莲社之雄才,独许须眉;不教雅会东山,让馀脂粉耶?若蒙造雪而来,敢请扫花以俟。谨启。

对美景欣赏,号召众姐妹集雅会,展其才。文采斐然、在生活中充满了情趣,结晶传统的风雅的文人。

探春喜欢“朴而不俗,直而不拙”的物品,当然对珍贵器物也可以欣赏。第三十七回,就有这样一个片段:

袭人问道:“这一个缠丝白玛瑙碟子那去了?”众人见问,都你看我我看你,都想不起来。半日,晴雯笑道:“给三姑娘送荔枝去的,还没送来呢。 袭人道:“家常送东西的家伙也多,巴巴的拿这个去。” 晴雯道:“我何尝不也这样说。他说这个碟子配上鲜荔枝才好看。我送去,三姑娘见了也说好看,叫连碟子放着,就没带来……”

对之前提到的芭蕉的总结“一种灵苗异,天然体性虚。叶如斜界纸,心似倒抽书。”(路德延《芭蕉》)。

三、 出走意识与性别突破

“你/我要是个男人的”——性别认知

“孰谓莲社之雄才,独许须眉;不教雅会东山,让馀脂粉耶?”存有不让须眉的性别意识。“出走意识”不为闺阁所囿的性别意识(妇德教育)。性别意识要求男性被要求担当家国责任,而女性就是另一种教育范式(妇德教育)。在那样的环境(耳濡目染的环境)中常常会产生了一种思维定式。《红楼梦》中的女子亦是如此。

在《红楼梦》“你/我要是个男人的”反复(三次)使用的句法。

宝钗见问,不好隐瞒他两个,便将方才之事都告诉了他二人。黛玉听了,“兔死狐悲,物伤其类”,不免也要感叹起来了。湘云听了却动了气,说道:“等我问着二姐姐去!我骂那起老婆子丫头一顿,给你们出气何如?”说着便要走出去。宝钗忙一把拉住,笑道:“你又发疯了,还不给我坐下呢。”黛玉笑道:“你要是个男人,出去打一个抱不平儿;你又充什么荆轲、聂政?真真好笑。”

女人不可以打抱不平,逾越性别界限,黛玉不认可史湘云的做法,她认为实践伸张正义的公共事务是男性的事情,林黛玉是严守性别界限,而不加以逾越。

黛玉笑道:“真是‘虎狼屯于阶陛,尚谈因果’。若使二姐姐是个男人,一家上下这些人,又如何裁治他们?”迎春笑道:“正是呢,多少男人尚如此,何况我哉?”

迎春的累金凤被拿去典当。累金凤是众小姐在重要场合的统一装饰品,迎春软弱不去问责,毫无决断力。黛玉问道:“若使二姐姐是个男人,一家上下这些人,又如何裁治他们?”可以看出来黛玉认为一个男人如果家里如此就不可以了,而女人这样也不必苛责。

贾探春与赵姨娘关于赵国基赏银的争执:

“我但凡是个男人,可以出得去,我早走了,立出一番事业来,那时自有一番道理,偏我是女孩儿家,一句多话也没我乱说的。”

探春更有前进的性别意识,她清醒地意识到自己受到的限制来源于性别,使其不得逾越性别限制、不能施展自己的才能。她看到了性别意识对自己人生的影响,然而又因为理性又使他自我控制。

如果探春出走会有什么后果?打破性别界限会用什么后果?

英国伍尔夫《一间自己的房间》:

莎士比亚的妹妹朱蒂不可能成为另一个莎士比亚。她在幼时想读书,家长禁止她去读,只能躲在阁楼上偷读,而得到的知识纷乱、精粗夹杂的。当成长到一定程度,家里就会有出嫁的安排,如果接受的话,那么生子等各种纷繁的劳务会消磨她的写作热情;如果拒绝的话,父亲毒打她(因为为社会所不容)屈服将是第一条路,不接受就会出走(要往哪里去,不断地在摸索。)假设很幸运来到一个可以实践她的理想的愿望的地方(剧院),希望能够接受她,人们嘲讽她,假如经理接受她(最好的假设),然而不久后就会发现怀孕了。“一个孤立无援、举目无亲的女子在一个陌生的男人身边不被强暴是不可能的。”陷入惊恐、疯狂,人生毁灭,最终将会选择自杀,埋在十字路口公车站牌下(自杀的人不可以进教堂,只能在十字路口“孤魂野鬼”)。

真实的世界女性要想与男性平起平坐只有社会结构的调整才有可能的,不是贸然出走就能达成的。这一部小说一方面阐释了男权社会对女性才能的压制与毁灭,更是生动而切中要害地阐释了家庭之外的公共空间对女性的高度排除性,甚至危险性,所以女性出走面临了很大的问题。

易卜生《玩偶之家》娜拉对于性别的觉醒,引起当时的轰动,但是女性的出走面临什么未来?而鲁迅的《娜拉出走后怎样》认为:娜拉或者也实在只有两条路:不是堕落,就是回来。妇女的解放或者妇女的平等,没有社会的解放是不可能实现的。

男女平等不要用虚幻的平等来思考,妇女问题放在社会现实来考虑,摒除抽象化的自由独立的目标以及以男人为本的两种幻想。(不需要模仿男人,这是抽象化的男女平等。)女性在现实世界容易受到伤害,首先要学会保护自己。

探春的充分的理性使她没有贸然地将自己投入不平等社会中去。她知道性别的限制就在那里。

闺阁话语的突围——“戒字”规范

诗歌创作与小说完美地结合。团体诗歌竞技的采用的技巧拟题,限体,限韵,排序。

第三十八回,探春宣布写诗的

又指着宝玉笑道:“才宣过:总不许带出闺阁字样来,你可要留神。”

文人传统,宋代产生。戒字,创作诗作时因难禁巧。当时明清广泛崇尚女性创作,没有受到正统训练,具有性灵,而女诗人却在模仿男人,在生活价值、写作上希望得到男性的认同。明清才媛文化的趋向,透过对文人的模仿,来超越。(“文化的双性现象”)

唐宋以还,妇才之可见者,不过春闺秋怨,花草荣凋,短什小篇,传其高秀。

——章学诚《文史通义•妇学》

女性的作品内容受限,篇幅受限。(教育与环境的影响)受限于正社会环境的熏陶。

我辈闺阁诗,较风人墨客为难。诗人肆意山水,阅历既多,指斥事情,诵言无忌,故其发之声歌,多奇杰浩博之气。至闺阁则不然:足不逾阃阈,见不出乡邦,纵有所得,亦须有体,辞章放达,则伤大雅。即讽咏性情,亦不得恣意直言,必以绵缓蕴藉出之,然此又易流于弱。诗家以李、杜为极,李之轻脱奔放,杜之奇郁悲壮,是岂闺阁所宜耶?

——梁孟昭《寄弟》

女子之诗,其工也,难于男子。闺秀之名,其传也,亦难于才士。何也?身在深闺,见闻绝少,既无朋友讲习,以渝其性灵;又无山川登览,以发其才藻。非有贤父兄为之溯源流,分正伪,不能卒其业也。

——骆绮舫《听秋馆闺中同人集˙序》

探春的性格最适合做这样的一个宣告,将男女性别意识创作中进行表达。

玫瑰花的双性气质展现:

姜祺《红楼梦诗˙贾探春》:

一帆风雨海天来,爽气秋高远俗埃。

脂粉本饶男子气,锡名排玉合玫瑰。

注:“贾氏孙男俱从玉旁,玫瑰之名,恰有深意,不独色香刺也。此独具着眼处。”

不甘于女性所囿,力图挽救家族命运,然而因为婚姻结构,不得远离家族,只能有心无力。

双性气质:玫瑰花的刺,不会主动伤人,受到侵犯时的自我保护(自卫),护卫自己性格的完整,体现了男性化的刚强,在宗法世界中以法理(与生母的拉锯战)来呈现。“又红又香”体现女性的柔美。

探春是唯一突破性别界限,可以走出闺阁开创一番天地的了不起的女子,她的视野比王熙凤更为宽阔、深远,这也是后来续书达不到的描述,因为探春的视野会在远嫁藩王家族里展现。(正如王熙凤所言不知道那已有造化的,不挑正庶得了去。)探春因为婚姻钳制,不得不远离家族,对于家族的存亡绝续只能有心无力。

“戒字”:探春在合理的生存环境以合理的方式努力超越性别界限。她的理性使他在她能够掌控的范围里面超越她既有的非理性世界。现代人好好的反思:在非理性世界采用非理性手段对吗?在不合理的世界中采取不合情理手段是“以暴易暴”。动机不能合理化手段,只要手段是错的动机再纯正、伟大都是应该被谴责的。然而东西方文化差异导致一般人不理性的。

四、 血缘与宗法的辩证关系、血缘的迷思/母性天赋?

血缘与宗法的辩证关系。

**“剔骨换肉”**理性主义表现在血缘与宗法辩证关系,作者没有抨击宗法,而是在反驳血缘的迷思,血缘可以成为一种罪恶的勒索。反省:真理的相反还是真理,宗法尽管是违背人性违反天性的制度(宗法要求庶出子女对嫡母认同,而血缘则是对生母的亏欠矛盾),然而却可以抵挡血缘毫无理性地钳制。神话中哪吒摆脱与父母的关系,通过“剔骨换肉”的方式,用莲花重造形骸。贾探春就是透过宗法来“剔骨还肉”不接受赵姨娘对她的血缘勒索及基因钳制,想要超越血缘无形的纠缠,然而由于中国人天性崇尚血缘(血缘是不可超越、神圣的联系,就如“母子连心”、“滴血认亲”“天下无不是的父母”等)。然而真的天下无不是的父母吗?真的父母就“虎毒不食子”吗?真的孩子与父母有一种超越后天、超越任何的关联吗?通过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的研究告诉我们:1.母性非天性。母性是后天塑造的,文化、社会和人与人具体关系激发出来的。2.儿女怎么看待父母,是受社会引导、后天环境灌输的。

探春与赵姨娘的纷争,从清末以来饱受批评(第二十七回、第五十五回)。然而从探春的人格高度知道她不是一个趋炎附势的人。

血缘的迷思。

探春的痛苦、难题:血缘的迷思。中国人太注重血缘,认为血缘是一个无上的、神秘的、无法被质疑、不可能被改变的联结。几千年来已经成为一个不假思索地本能。作者在告诉我们传统社会中有非理性的部分,可是也有理性的部分,就探春而言,宗法发挥其理性的一面护卫一个努力成为君子的一个年轻人,保障其好好地走在其成为君子道路。人们一直认为宗法父系社会钳制了母子天性的联结,但是探春在面对复杂的人际关系以情为优先的,变成以理或以法为优先(性格“双性”使然以及后天成长背景血缘勒索导致)。因为情已经不是人与人的温情了,变成人与人沆瀣一气的私心,成为一个人牟利、徇私的绝佳代言而不自知。这也是华人文化常见的“利益共同体”,以至于越来越“小人化”。“人情,人情,多少罪恶假汝之名以行之。” 人逐渐堕落是很难自觉的。

“我虽丈六金身,还借你一茎所化。”宝玉对黛玉所说的情人絮语,甜蜜动人、轻盈缠绵;到了女儿与母亲的纠葛关系上,赵姨娘所高喊:“我肠子里爬出来的,我再怕不成。”构成了探春的一生的不可祛除血缘魔咒,构成他人格向上的反作用力,为其生命中的不可承受之重。在《红楼梦》中也只有探春身上这种中华文化较欠缺的理性精神无限上纲的血缘崇拜,打破习焉不察的血缘迷思,并以合理合法的方式确保自我完善之路。可惜,由于血缘被无限上纲的浓厚迷思极为普遍,探春最艰巨的奋斗历来遭受到很大的误解。

母性不是天性,而是在社会、文化等各种氛围中后天形成的。同样,孩子怎样看待他的父母,也是社会氛围中形成的。

Hrdy:“女性爱自己的孩子不是本能,不是生了孩子就会自动地全心的爱他,其他哺乳动物也不是凭本能爱护照顾他的后代的,虽然很难以本能以外的理由来解释他们的行为,换言之,事实上也许哺乳动物的母爱是逐步产生的,而且是接受外界讯息的刺激,爱护子女的行为必须发觉、强化维持才会有的。”赵姨娘爱探春吗?“辱亲女”,辱,羞辱。导致这种行为就是私利(血缘本位)。

理家过程中探春与平儿的互动。平儿一边称赞探春的改革措施(一味称赞陷前任于不义),一边表示王熙凤因为其他原因不能成行(周到万分的应对)。语言中肯而又漂亮,面面俱到。

平儿……陪笑向探春道:“姑娘知道,二奶奶本来事多,那里照看得这些?保不住不忽略。俗语说:‘旁观者清。’这几年姑娘冷眼看着,或有该添该减的去处,二奶奶没行到,姑娘竟一添减:头一件,与太太有益;第二件,也不枉姑娘待我们奶奶的情义了。”话未说完,宝钗李纨皆笑道:“好丫头,真怨不得凤丫头偏疼他!本来无可添减之事,如今听你一说,倒要找出两件来斟酌斟酌,不辜负你这话。”

探春感叹自己“没人疼没人顾”,也是因为她没有感觉到赵姨娘对她的爱。赵姨娘从来没有顾虑到他的立场与为难,只是以为的纠缠于自我的私利上,而众人回想起“想他素日赵姨娘每生诽谤,在王夫人跟前亦为所累”,都不免流下泪来。

探春笑道:“我早起一肚子气,听他来了,忽然想起他主子来:素日当家,使出来的好撒野的人!我见了他更生气了。谁知他来了,避猫鼠儿似的,站了半日,怪可怜的。接着又说了那些话,不说他主子待我好,倒说‘不枉姑娘待我们奶奶素日的情意了’,这一句话,不但没了气,我倒愧了,又伤起心来。我细想:我一个女孩儿家,自己还闹得没人疼没人顾的,我那里还有好处去待人?”口内说到这里,不免又流下泪来。李纨等见他说得恳切,又想他素日赵姨娘每生诽谤,在王夫人跟前,亦为赵姨娘所累,也都不免流下泪来,都忙劝他:“趁今日清净,大家商议两件兴利剔弊的事情,也不枉太太委托一场。又提着没要紧的事做什么。”

在探春背后常有一个跗骨之蛆,一直到五十八回“探春因家务冗杂,且不时有赵姨娘与贾环嘈聒,甚不方便。”可见这种行为已经成为一个常态,而续书者在一百回探春要议亲,赵姨娘竟然诅咒探春与迎春一样遭受折磨,进入地狱式的生活。

探春认同王夫人合情、合法之处:

探春一出身就不与赵姨娘在一处,实际上是王夫人照顾她们。“因史老夫人极爱孙女,都跟在祖母这边,一处读书”。

第八十回,迎春哭道:

“我不信我的命就这么苦?从小儿没有娘,幸而过婶娘这边来,过了几年心净日子。如今偏又是这么个结果。”

第六十五回,兴儿:

“…四姑娘小,正经是珍大爷的亲妹子,老太太命太太抱过来的,养了这么大,也是一位不管事的…”王夫人对探春的态度。

第三回,林黛玉进贾府,王夫人对着她称赞三个姑娘“个个都好”。

第五十五回,王熙凤道“太太又疼他”;探春也说“太太满心都疼我”“太太满心里都知道”,探春从王夫人那里不仅有爱的滋润,而且王夫人又给他一个施展才能的机会(理家),一个自我实践的机会,王夫人对于探春意义重大(合情),而刚好又是嫡母(嫡母认同的合法:宗法的要求)。

就情而言,母爱不只是简单的照顾,在《爱的艺术》(弗洛姆)提到“母亲的爱是对儿童的生命和需要的无条件的肯定,这种肯定有两个层次:一个是对儿童生命保值与生长绝对需要的照顾与责任,另一个是让儿童被灌输一种对生命的热爱,感受到存在的喜悦。”

乳与蜜的象征,“乳”:儿童活下去的凭借,象征照顾与肯定,“蜜”:象征生命的甜美与幸福。王夫人给她“乳与蜜”的双重的母爱。赵姨娘实际不能成为她的母亲。(爱必须包含:照顾、责任、尊重、了解。)

中西方富贵人家雇佣乳娘的原因,“这是高生育率、高存活率的最佳做法第一,因为奶妈要经过严格挑选,而且要住在主人家中,受到全家严密的监督,抚育孩子的成活率和由亲生母亲哺育的差不多,甚至更高,因为奶妈可以专心照顾孩子,而不用管其他。第二,一个爵士收集了18世纪的法国样本发现,奶妈哺育的存活率与亲身母亲哺育一样,存活率都是80%,由此,作为女主人把哺育孩子的任务交给奶妈后,她可以处理家务,更重要的是她可以马上再怀孕。富贵人家雇佣奶妈不但不会增高婴儿的死亡率,而且规避哺乳在正常情况下受到的束缚,贵妇人凭着征用他人奶水,虽然会很快怀孕,但不会提高夭折率,躲过了育儿地质与量的取舍,雇佣奶妈等于生育率与存活率的一并提高。”

她是自小受到乳母照顾,同时接受到王夫人的教养。奶娘制度使探春与赵姨娘的关系更有隔阂(环境使然)。

母性不能发展与当事人也关系:

有学者研究(Wolf):华人的社会家庭结构以整体的家庭结构来看,女性最重要的人生都在出嫁之后。她打破了父系家庭的思考方式,她发现不仅是以父亲为对象的家庭,还有一种是以母亲为主体的一种家庭认同:在父系制度的架构之下,存在着以母亲自己为中心,以所生的子女为成员,他们构成一个小团体,这个小团体以情感忠诚为凝聚力量。可以称之为子宫家庭。放在整个父系家庭来看,在一妻多妾的家庭中,这些子嗣未必因为同父而相亲,他们往往都以自己的母亲为情感认同、凝聚核心,于是这样的大家庭往往就形成不同的母子集团,而这个母子集团才是家庭情感认同以及利用集体的单位。

母子以情感联结,最终事实运作上以利益结合而运作。母爱,实际上母亲爱的自己的骨、自己的血、自己不能参与的未来、生命的延续,不能称之为无私。因此“以母亲为主的子宫制与父系社会形成的宗法制产生了一种内部的张力。”

父系家庭的隐忧:家族内部的分崩离析。

宗法规定只有一位正妻,要明媒正娶(八抬大轿,两个家族的认同,祖宗与天地的同意)。因此在宗法社会中必须强调嫡母的认同(稳居超越地位),来解决这样的隐忧(自我瓦解的危机)。

以赵姨娘为主的子宫家庭里的成员原则上就是贾环,贾探春。但是探春不认同这个子宫家庭;赵姨娘的子宫家庭主要以利益结合为主(对是否有探春、贾环的感情?)而且扩大到赵氏集团,严重的挑战破坏贾府的宗法制度。

赵姨娘作为一个妾(死后不能入宗祠),应该“以夫为家长,以妻为女主,不是家长家族中一员的亲属,她与家长的亲属根本不发生关系。也没有亲属的称谓,也没有亲属的服制(丧礼)。”从魏晋时代子女希望为自己的亲母(妾)参加丧礼都进行了相当多的讨论,诉诸法律。“妾自己的亲属与家长的亲属更没有姻亲的关系。”赵姨娘的子宫家庭联结更加偏重于利益,因利益结合的母子集体,而这个利益是姓赵的利益。

(爱新觉罗氏)溥洁:我的祖母固然是我的亲生祖母,但是她的娘家人就仍然是奴才。我们当主人的是不能和奴才分庭抗礼的。

“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全部的女子与男性中道德堕落的人在一个层面。其实也有一定道理,两千多年前的女子没有受到教育与熏陶,视野有限,人格在琐碎的事物中会堕落(贾宝玉的“珠子到鱼眼睛”的论断)。但是小人更值得自省了。“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林黛玉前期)。而赵姨娘兼具女子与小人的综合体。(不可增字解经,过分推论。)

《论语•阳货》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逊),远之则怨。”

第二十五回,赵姨娘作祟诅咒贾宝玉、王熙凤。

赵姨娘听这话松动了些,便说:“你这么个明白人,怎么糊涂了?果然法子灵验,把他两人绝了,这家私还怕不是我们的?那时候你要什么不得呢?”

赵姨娘“常怀嫉妒之心”。

第六十九回,与丫头发生厮打,探春等人问起原故来,赵姨娘“气的瞪着眼、粗了筋,一五一十,说个不清”。

探春便说:“……何苦自不尊重,大吆小喝,也失了体统。**你瞧周姨娘,**怎么没人欺他,他也不寻人去?我劝姨娘且回房去煞煞气儿,**别听那些混账人调唆。**惹人笑话,自己呆白给人家做粗活。心里有二十分的气,也忍耐这几天,等太太回来自然料理。”

“老鸹窝里出凤凰”:一只凤凰有一只乌鸦的妈妈。赵姨娘没有判断力,听别人挑唆,毫无理性。

这里探春气的和李纨尤氏说:“这么大年纪,行出来的事总不叫人敬服。这是什么意思,也值的吵一吵,并不留体统!耳朵又软,心里又没有算计,这又是那起没脸面的奴才们调唆的,作弄出个呆人,替他们出气。”

一个人不能怪别人尊敬,因为一个人做出来的事。(可以不尊敬但一定要尊重别人)她不能辨别轻重与是非。

第六十七回:

赵姨娘,因见宝钗送了贾环些东西,心中甚是喜欢。想道:“怨不得别人都说那宝丫头好,会做人,很大方。如今看起来果然不错。他哥哥能带了多少东西来?他挨门儿送到,并不遗漏一处,也不露出谁薄谁厚。**连我们这样没时运的,他都想到了。**要是那林丫头,他把我们娘儿们正眼也不瞧,那里还肯送我们东西?”一面想,一面把那些东西翻来复去的摆弄,瞧看一回。**忽然想到宝钗系王夫人的亲戚,为何不到王夫人跟前卖个好儿呢?**自己便蝎蝎螫螫的,拿着东西,走至王夫人房中,站在旁边,陪笑说道:“这是宝姑娘才刚给环哥儿的。难为宝姑娘这么年轻的人,想的这么周到,真是大户人家的姑娘,又展样,又大方。怎么叫人不敬奉呢。怪不的老太太和太太成日家都夸他疼他。我也不敢自专就收起来,特拿来给太太瞧瞧,太太也喜欢喜欢。”王夫人听了,早知道来意了。又见他说的不伦不类,也不便不理他,说道:“你只管收了去给环哥玩罢。”赵姨娘来时兴兴头头,谁知抹了一鼻子灰,满心生气,又不敢露出来,只得讪讪的出来了。到了自己房中,将东西丢在一边,嘴里咕咕哝哝,自言自语道:“这个又算了个什么儿呢!”

赵姨娘找王夫人献宝,讨好王夫人,然而母系的亲缘对父系宗法的冲击,更不能作为正式的原则大加发挥。王夫人母系的亲缘有些事实存在的但不能挑明(私心的考量),不能在贾家公务代理人诉诸私情,这让王夫人都不好回答。

第七十一回,赵姨娘原是好察听这些事。“听篱察壁”。(潘金莲)(常常自省自己是否落入小人状态)。

赵姨娘教育出来的贾环:

第十七回,贾环起黑心烫瞎贾宝玉的眼睛。

只听宝玉“嗳哟”的一声,满屋里人都唬了一跳。连忙将地下的绰灯移过来一照,只见宝玉满脸是油。王夫人又气又急,忙命人替宝玉擦洗,一面骂贾环。凤姐三步两步上炕去替宝玉收拾着,一面说:“这老三还是这么‘毛脚鸡’似的。我说你上不得台盘!赵姨娘平时也该教导教导他!”一句话提醒了王夫人,遂叫过赵姨娘来,骂道:“养出这样黑心种子来,也不教训教训!**几番几次我都不理论,**你们一发得了意了,一发上来了!”那赵姨娘只得忍气吞声,也上去帮着他们替宝玉收拾。只见宝玉左边脸上起了一溜燎泡,幸而没伤眼睛。王夫人看了,又心疼,又怕贾母问时难以回答,急的又把赵姨娘骂一顿;又安慰了宝玉,一面取了“败毒散”来敷上。宝玉说:“有些疼,还不妨事。明日老太太问,只说我自己烫的就是了。”凤姐道:“就说自己烫的,也要骂人不小心,横竖有一场气生。”王夫人命人好生送了宝玉回房去。

第二十回:

正遇见宝钗、香菱、莺儿三个赶围棋作耍,贾环见了也要玩。宝钗素日看他也如宝玉,并没他意,今儿听他要玩,让他上来,坐在一处玩。一注十个钱。头一回,自己赢了,心中十分喜欢。谁知后来接连输了几盘,就有些着急。赶着这盘正该自己掷骰子,若掷个七点便赢了,若掷个六点也该赢,掷个三点就输了。因拿起骰子来狠命一掷,一个坐定了二,那一个乱转。莺儿拍着手儿叫“么!”贾环便瞪着眼,“六!”“七!”“八!”混叫。那骰子偏生转出么来。贾环急了,伸手便抓起骰子来,就要拿钱,说是个四点。莺儿便说:“明明是个么!”宝钗见贾环急了,便瞅了莺儿一眼,说道:“越大越没规矩!难道爷们还赖你?还不放下钱来呢。”莺儿满心委屈,见姑娘说,不敢出声,只得放下钱来,口内嘟囔说:“一个做爷的,还赖我们这几个钱,连我也瞧不起!前儿和宝二爷玩,他输了那些也没着急,下剩的钱还是几个小丫头子们一抢,他一笑就罢了。”

宝钗不等说完,连忙喝住了。贾环道:**“我拿什么比宝玉?你们怕他,都和他好,都欺负我不是太太养的!”**说着便哭。宝钗忙劝他:“好兄弟,快别说这话,人家笑话。”又骂莺儿。正值宝玉走来,见了这般景况,问:“是怎么了?”贾环不敢则声。宝钗素知他家规矩,凡做兄弟的怕哥哥。却不知那宝玉是不要人怕他的,他想着:“兄弟们一并都有父母教训,何必我多事,反生疏了。况且我是正出,他是庶出,饶这样看待,还有人背后谈论,还禁得辖治了他?”更有个呆意思存在心里。你道是何呆意?因他自幼姐妹丛中长大,亲姊妹有元春探春,叔伯的有迎春惜春,亲戚中又有湘云黛玉宝钗等人,他便料定天地间灵淑之气只钟于女子,男儿们不过是些渣滓浊沫而已。因此把一切男子都看成浊物,可有可无。只是父亲、伯叔、兄弟之伦,因是圣人遗训,不敢违忤,所以弟兄间亦不过尽其大概就罢了,并不想自己是男子,须要为子弟之表率。是以贾环等都不甚怕他,只因怕贾母不依,才只得让他三分。现今宝钗生怕宝玉教训他,倒没意思,便连忙替贾环掩饰。宝玉道:“大正月里,哭什么?这里不好,到别处玩去。你天天念书,倒念糊涂了。譬如这件东西不好,横竖那一件好,就舍了这件取那件,难道你守着这件东西哭会子就好了不成?你原是要取乐儿,倒招的自己烦恼。还不快去呢!”

贾环听了,只得回来。赵姨娘见他这般,因问:“是那里垫了踹窝来了?”贾环便说:“同宝姐姐玩来着。莺儿欺负我,赖我的钱;宝玉哥哥撵了我来了。”赵姨娘啐道:“谁叫你上高台盘了?下流没脸的东西!那里玩不得?谁叫你跑了去讨这没意思?”正说着,可巧凤姐在窗外过,都听到耳内,便隔着窗户说道:“大正月里,怎么了?兄弟们小孩子家,一半点儿错了,你只教导他,说这样话做什么凭他怎么着,还有老爷太太管他呢,就大口家啐他?他现是主子,不好,横竖有教导他的人,与你什么相干?环兄弟,出来!跟我玩去。”贾环素日怕凤姐比怕王夫人更甚,听见叫他,便赶忙出来。赵姨娘也不敢出声。凤姐向贾环道:“你也是个没性气的东西呦!时常说给你:要吃,要喝,要玩,你爱和那个姐姐妹妹哥哥嫂子玩,就和那个玩。你总不听我的话,倒叫这些人教的你歪心邪意、狐媚魇道的。自己又不尊重,要往下流里走,安着坏心,还只怨人家偏心呢。输了几个钱,就这么个样儿!”因问贾环:“你输了多少钱?”贾环见问,只得诺诺的说道:“输了一二百钱。”凤姐啐道:“亏了你还是个爷,输了一二百钱就这么着!”回头叫:“丰儿,去取一吊钱来;姑娘们都在后头玩呢,把他送了去。——你明儿再这么狐媚子,我先打了你,再叫人告诉学里,皮不揭了你的!为你这不尊贵,你哥哥恨得牙痒痒,不是我拦着,窝心脚把你的肠子还窝出来呢!”喝令:“去罢!”贾环诺诺的,跟了丰儿得了钱,自去和迎春等玩去,不在话下。

赵姨娘的性格对于贾环的错误引导,只有正统的宗法制度才可以矫正过来。因此赵姨娘的性格形成是自我“歪心邪意”“安着坏心”“往下流里走”,不要用环境决定论来给赵姨娘开脱(贾家宽厚待下,姨娘的月银二两,与贾宝玉一样)。大多数读者认为赵姨娘的为人不端,行事鄙贱阴微应该归咎于封建社会的奴妾制度影响。

思考:在一个恶劣的环境下,一个人只能用变坏加以回应。一个人的人品归咎于外界环境只是一个非常素朴的环境决定论是一种外归因式的推论。因为会把人最宝贵的一项忽略了,彻底地忽略作为一个道德主题的自我塑造(道德主体的能动性)。可以给自己更高的期许。

第七十四回,惜春:“善恶生死,父子不能有所勖助”(“生得了儿身,生不得了儿心”)。善恶道德主题完完全全是求诸己(人格自觉),而不能归咎于环境。封建的奴妾制度真的一定会压制人吗?赵姨娘是主仆伦理关系人类学、社会学研究:主仆伦理关系,并非存在单向剥削与片面地压抑。

“伦常差序,是传统文化的精髓,是安定社会的力量,家长制教化的权利,既非民主又异于不民主的专制,(受到各种权力及社会舆论的监督与抵制:金钏跳井贾政的生气),而且这种权利也非剥削性,主仆关系相当于父子,各有其互惠。”(王熙凤与平儿)(奶妈、高年有体面的妈妈)赵姨娘对贾府常常是敌对,图谋、谋夺贾府的财产,本身贪婪的性格、觊觎非分的意图。一切的人格罪恶必须自我负责。

姑且不论思想、心灵的差异,因为从教育的本质而言,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必然深受环境影响,因此父母很有可能“给予思想”以至于塑造出自己的另一个样本。“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

生之恩?养育之恩

在古代社会是以传统父权为中心的社会,要求一个地位不高、没有太多话语权女孩子凭借母亲以血缘为借口来背离父权的行为是不合理的。

探春与赵姨娘首次冲突。

探春又笑道:“这几个月,我又攒下有十来吊钱了你还拿了去,明儿出门逛的时候,或是好字画,好轻巧玩意儿,替我带些来。”宝玉道:“我这么逛去,城里城外大廊大庙的逛,也没见个新奇精致东西,总不过是那些金、玉、铜、瓷器,没处撂的古董儿,再么就是绸缎、吃食、衣服了。”探春道:“谁要那些作什么!象你上回买的那柳枝儿编的小篮子儿,竹子根儿挖的香盒儿,胶泥垛的风炉子儿,就好了,我喜欢的了不的。谁知他们都爱上了,都当宝贝儿似的抢了去了。”宝玉笑道:“原来要这个。这不值什么,拿几吊钱出去给小子们,管拉两车来。”探春道:“小厮们知道什么?你拣那有意思儿又不俗气的东西,你多替我带几件来,我还象上回的鞋做一双你穿,比那双还加工夫,如何呢?”

宝玉笑道:“你提起鞋来,我想起故事来了:一回穿着,可巧遇见了老爷,老爷就不受用,问:‘是谁做的?’我那里敢提三妹妹,我就回说是前儿我的生日舅母给的。老爷听了是舅母给的,才不好说什么了。半日还说:**‘何苦来!虚耗人力,作践绫罗,**做这样的东西。’我回来告诉了袭人,袭人说:‘这还罢了,赵姨娘气的抱怨的了不得:正经亲兄弟,鞋塌拉袜塌拉的没人看见,且做这些东西!’”探春听说,登时沉下脸来,道:“你说,这话糊涂到什么田地!怎么我是该做鞋的人么?环儿难道没有分例的?衣裳是衣裳,鞋袜是鞋袜,丫头老婆一屋子,怎么抱怨这些话?给谁听呢!我不过闲着没事作一双半双,爱给那个哥哥兄弟,**随我的心,**谁敢管我不成?这也是他白气。”宝玉听了,点头笑道:“你不知道,他心里自然又有个想头了。”

探春听说,一发动了气,将头一扭,说道:“连你也糊涂了!他那想头,自然是有的。不过是那阴微鄙贱的见识。他只管这么想,我只管认得老爷太太两个人,别人我一概不管。就是姐妹弟兄跟前,谁和我好,我就和谁好;什么偏的庶的,我也不知道论理我不该说他,但他忒昏愦的不象了!——还有笑话儿呢:就是上回我给你那钱,替我带那些玩的东西,过了两天,他见了我,就说是怎么没钱,怎么难过。我也不理论。谁知后来丫头们出去了,他就抱怨起我来,说我攒的钱为什么给你使,倒不给环儿使呢!我听见这话,又好笑又好气。我就出来往太太跟前去了。”

“正经兄弟”:赵氏血缘本位,抵触探春到宽远的世界。“鞋塌拉袜塌拉的没人看见”:肥水落了外人田,是探春的谢礼,不是探春该做的(探春女红手艺高超,但也不常做)。“你不知道,他心里自然又有个想头了”:宝玉因“疏不间亲”说话含蓄蕴藉。“阴微鄙贱的见识”“这么想”与贾宝玉所说的“想头”:赵姨娘谋取赵氏集团的利益。“论理”:赵姨娘是长辈,分沾贾政的威势。“给你使,倒不给环儿使”:赵氏血缘本位利益为首位。

生之恩?

血缘:生命是父母给的,所以你的生命是否受其支配?这个生命是父母创造的吗?父母不是生命的创造者,而是演化过程生命的过渡者,真正的生命的创造者是造物主,造物主伟大的创造力、伟大的神迹是借由每一个体的原始的生命本能来展现的,任何的父母代替造物主创造生命的神迹。任何一个人不能创造一个细胞,不要将生育拔高给造物。生育一个生命是为了成就一个完整、成熟的人,对世界有用的人。西方的教育模式:从小就开始展现了这种教育。(小孩摔倒,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父母的反应。)

王充的《论衡》:

儒者论曰:“天地故生人。”此言妄也。夫天地合气,人偶自生也,犹夫妇合气,子则自生也。夫妇合气,非当时欲得生子,情欲动而合,合而生子矣!

西雅图:人类并不拥有大地,属于大地。

“我只管认得老爷太太两个人,别人我一概不管。就是姐妹弟兄跟前,谁和我好,我就和谁好。”

探春的情不但不是无情,而是真情,而赵姨娘的情是掺杂利益的私情。

探春的情超越阶级、身份、出身的真情。乐府古诗《箜篌谣》:“结交在相知,骨肉何必亲。”因此有“四海皆兄弟”的成语,弗洛姆:“所有的爱是兄弟之爱的延伸。”陶渊明《杂诗》:“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

养育之恩:东晋贺乔于氏“生与养其恩相半”的主张,谚语“生的请一边,养的大过天”意为“生恩不及养恩大”。这是探春嫡母认同的合理之处。王夫人对探春是养育之恩。

五、 剔骨还肉:宗法的解除血缘魔咒

对于探春宗法发挥了绝佳的正面力量。

“公”的含义:

权衡所以立公正也,书契所以立公信也,法制礼籍所以立公义也,凡立公所以弃私也。

——慎子《威德篇》

现代的“公”:国家、社会,“私”:个人、家庭。

然而在六朝时,世家大族地位较高,与国家息息相关,世家绵延数百年,就由原则、法则来支撑。当时的公与私的关系:公,就是家族的家事。私,大家族的每一房利益。如因以私(一房利益)为重将损坏公,即一个家族的利益。

探春要想立公弃私,维护家族利益,就不得不以宗法来杜绝赵姨娘的血缘勒索。

《列女传》的存在,就是因为华人文化太注重私情,在《列女传》中不断地弘扬宗法制度,一个家族的公来做超越个人的思考。

要想立公弃私:首先学会无私。无私才可以理性。(对当今的法律的合理性的思考。)

探春与赵姨娘的第二次冲突。

第五十五回:

刚吃茶时,只见吴新登的媳妇进来回说:“赵姨娘的兄弟赵国基昨儿出了事,已回过老太太、太太,说知道了,叫回姑娘奶奶来。”说毕,便垂手旁侍,再不言语。彼时来回话者不少,都打听他二人办事如何若办得妥当,大家则安个畏惧之心若少有嫌隙不当之处,不但不畏服,一出二门,还说出许多笑话来取笑。吴新登的媳妇心中已有主意若是凤姐前,他便早已献勤说出许多主意、又查出许多旧例来任凤姐拣择施行;如今他藐视李纨老实探春是年轻的姑娘,所以只说出这一句话来,试他二人有何主见。探春便问李纨,李纨想了一想,便道:“前日袭人的妈死了,听见说赏银四十两,这也赏他四十两罢了。”吴新登的媳妇听了,忙答应了个“是”,接了对牌就走。探春道:“你且回来。”吴新登家的只得回来。探春道:“你先别支银子。我且问你:那几年老太太屋里的几位老姨奶奶,也有家里的,也有外头的,有两个分别。家里的若死了人是赏多少?外头的死了人是赏多少?你且说两个我们听听。”(妾的“也有家里的,也有外头的”:家生子,用钱外头买的妾。)一问,吴新登家的便都忘了,忙陪笑回道:“这也不是什么大事,赏多赏少,谁还敢争不成?”探春笑道:“这话胡闹。依我说,赏一百倒好!若不按例,别说你们笑话,明儿也难见你二奶奶。”吴新登家的笑道:“既这么说,我查旧账去此时却不记得。”探春笑道:“你办事办老了的,还不记得,倒来难我们!你素日回你二奶奶,也现查去?若有这道理,凤姐姐还不算利害,也就算是宽厚了。还不快找了来我瞧!再迟一日,不说你们粗心,反象我们没主意了。”吴新登家的满面通红,忙转身出来。众媳妇们都伸舌头。

探春性格与处境不容她徇私。

忽见赵姨娘进来,李纨探春忙让坐。赵姨娘开口便说道:“这屋里的人,都踩下我的头去还罢了,姑娘你也想一想,该替我出气才是!”一面说,一面便眼泪鼻涕哭起来。探春忙道:“姨娘这话说谁?我竟不懂。谁踩姨娘的头?说出来,我替姨娘出气。”赵姨娘道:“姑娘现踩我,我告诉谁去?”探春听说,忙站起来说道:“我并不敢。”李纨也忙站起来劝。赵姨娘道:“你们请坐下,听我说。我这屋里熬油似的熬了这么大年纪,又有你兄弟,这会子连袭人都不如了,我还有什么脸?连你也没脸面,别说是我呀。”探春笑道:“原来为这个,我说我并不敢犯法违礼。”一面便坐了,拿账翻给姨娘瞧,又念给他听,又说道:“这是祖宗手里旧规矩,人人都依着,偏我改了不成?这也不但袭人,将来环儿收了外头的,自然也是和袭人一样。这原不是什么争大争小的事,讲不到有脸没脸的话上。是太太的奴才,我是按着旧规矩办。说办的好,领祖宗的恩典、太太的恩典;若说办的不公,那是他糊涂不知福,也只好凭他抱怨去。太太连房子赏了人,我有什么有脸的地方儿?一文不赏,我也没什么没脸的。依我说,太太不在家,姨娘安静些,养神罢,何苦只要操心?太太满心疼我,因姨娘每每生事,几次寒心。我但凡是个男人,可以出得去,我早走了,立出一番事业来,那时自有一番道理,偏我是女孩儿家,一句多话也没我乱说的。太太满心里都知道,如今因看重我,才叫我管家务。还没有做一件好事,姨娘倒先来作践我。倘或太太知道了,怕我为难,不叫我管,那才正经没脸呢!连姨娘真也没脸了!”一面说,一面抽抽搭搭的哭起来。

赵姨娘没话答对,便说道:“太太疼你,你该越发拉扯拉扯我们(拉扯:徇私、走后门,利用特权照顾)。你只顾讨太太的疼(趋炎附势,奴仆眼中无英雄,),就把我们忘了!”探春道:“我怎么忘了?叫我怎么拉扯?这也问他们各人。那一个主子不疼出力得用的人那一个好人用人拉扯呢?”(自己好不用别人拉扯)李纨在旁只管劝说:“姨娘别生气,也怨不得姑娘。他满心里要拉扯口里怎么说的出来?”(为安抚赵姨娘而没理解探春)探春忙道:“这大嫂子也糊涂了!我拉扯谁?谁家姑娘们拉扯奴才了?他们的好歹,你们该知道,与我什么相干?”赵姨娘气的问道:“谁叫你拉扯别人去了?你不当家,我也不来问你。你如今现在说一是一,说二是二!如今你舅舅死了,你多给了二三十两银子,难道太太就不依你?分明太太是好太太,都是你们尖酸刻薄!可惜太太有恩无处使!——姑娘放心:这也使不着你的银子,明日等出了阁,我还想你额外照看赵家呢!如今没有长翎毛儿就忘了根本,只‘拣高枝儿飞’去了。”(血缘本位思考,对探春的行为误认为趋炎附势,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探春没听完,气的脸白气噎,越发呜呜咽咽的哭起来。因问道:“谁是我舅舅?(在步步紧逼、非法非礼的勒索之下,斩断血缘联结)我舅舅(宗法制度早升了九省的检点了!那里又跑出一个舅舅来?我倒素昔按礼尊敬,怎么敬出这些亲戚来了!——既这么说,每日环儿出去,为什么赵国基又站起来?又跟他上学?为什么不拿出舅舅的款来(在贾府以礼法是一个奴仆?何苦来!谁不知道我是姨娘养的,必要过两三个月寻出由头来,彻底来翻腾一阵,怕人不知道,故意表白表白!也不知道是谁给谁没脸!——幸亏我还明白,但凡糊涂不知的,早急了!”李纨急得只管劝,赵姨娘只管还唠叨。忽听有人说:“二奶奶打发平姑娘说话来了。”赵姨娘听说,方把嘴止住。只见平儿走来,赵姨娘忙陪笑让坐,又忙问:“你奶奶好些?我正要瞧去,就只没得空儿。”

探春的这段语言“礼”出现了三次,“法”出现一次,以法理为优先,不涉及私情。面对赵姨娘要求特权,探春作为一个理家者无法维持原则,只得利用宗法来撇清血缘关系,来保留自己的底线(赵姨娘的兴风作浪、步步紧逼)。倘若利用人情来谋夺私利就用礼法来加以铲除。理家开始以宝玉、王熙凤开刀,来树立威风,维护自己的公正。探春重视法理首先做到无私,无私才会理性,才会公正。

六、 自我身份认同

探春与赵姨娘母女的搏斗,撇清赵国基血缘关系,理家开始以宝玉、王熙凤开刀,是来源一种身份认同。

身份认同:价值观与生活方式的选择。一个人现在变成这个样子,绝对不仅仅是环境影响。主体心理学认为人有主体能动性,不是被非理性所决定,“人类并不客观世界的被动的反映以至于沦为环境的产物,人在发展与成长过程中有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即为主体能动性。”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因素:教育、环境。人的发展被称为“三维结构发展模式”。

归根究底,你是怎样的人都要反求诸己。人有很多可能性,在面对同样的世界,不同的人格特质都会产生不同的反应。

有研究认为在《论语》中“人”、“民”区别不在阶级上,而是文化意义上。民:没有被教化,蒙昧的、心灵没有被开发的;人:有主体性、有思考。“民与人的区别基本上是文化意义上的而不是阶级意义上的,政治特权和责任只是进入某种文化类型的条件,尽管经济的、社会的地位无疑与一个人受教育有关,但是出身并不是差异的决定因素,与其说一个人没有资格参与政治是因为处于人的阶级以外的阶级,毋宁说是因为这个人的个人修养和社会化,才使得它不同凡响的原因。”“成为‘’要靠人的努力而不是天生的,成为人是取得的而不是给予的。”成为一个“人”都要后天的努力,而不是上天与后天的环境给予的。(尊重与尊敬的探讨。)

探春的身份认同不是取得嫡生的身份。

泰勒:“任何有意识的行为,必然来源于一种权势的基准(价值判断)。一个人如果没有权势的基准将流于恣意妄为或无所适从,这样的权势的基准归根究底愿与行为主体的认同,所谓的认同是一种自反己身究何所属的问题,进行行为判断无可逃避的框架。所谓的身份认同是行为主体自反己身究何所属,是职业、伦理角色、阶级等等外在的归属问题(“自己是谁”),而是“自己是什么样的人”的叙事,关于一个如何呈现自己道德领域的问题,借此展现个人的价值。认同是对于个人而言是一种善的认知,自我的认识是让生命有意义的追求善,并且与善来共构的一个问题。”

埃里克森:“身份认同指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经历了某种心理危机或精神危机之后所获得一种关于个人和社会关系的健全人格。它是人对于某种社会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认同和皈依,所以这样的一种认同是深藏于个人的潜意识中,具有统一性和持续性。”而这个层面的身份认同往往涉及自我觉醒、自我形象、自我投射、自我尊重等等心理学的内涵。

探春与赵姨娘的冲突与决裂关键在于不是嫡与庶的权力与利益的纠葛而实际上是在于双方的身份认同出现了根本的分歧与重大的落差。对于赵姨娘安于一个自己不自知的“小人”的认同(要求利益)而探春希望做一个“君子”。赵姨娘在自己人格基础上如何定义与贾家的关系(利益的定位),就决定了如何面对探春的心态和角度(“摇钱树”),更连带地决定了探春对赵姨娘的态度与立场(反抗)。存在于探春与赵姨娘的冲突不是出身背景嫡与庶(正与偏)的势力之争,而是人格心理上的“君子”与“小人”、高贵与卑劣的意志对抗以及在待人处事上公与私、义与利的对立。这也是探春痛苦所在,人格是不容阴微鄙贱。不是耻于她的出身,而是赵姨娘紧抓血缘来谋夺利益。

补充:

李纨见平儿进来,因问他:“来作什么?”平儿笑道:“奶奶说:赵姨奶奶的兄弟没了,恐怕奶奶和姑娘不知有旧例。若照常例,只得二十两;如今请姑娘裁度着,再添些也使得。

庶出在古代传统中地位低下,然而在《红楼梦》文本中却非如此。

第五十五回:

凤姐儿笑道:“好,好,好!好个三姑娘,我说不错,只可惜他命薄,没托生在太太肚里。”平儿笑道:“奶奶也说糊涂话了。他就不是太太养的,难道谁敢小看他,不和别的一样看待么?”凤姐叹道:“你那里知道?虽然正出庶出是一样,但只女孩儿却比不得儿子。将来作亲时,如今有一种轻狂人,先要打听姑娘是正出是庶出,多有为庶出不要的。殊不知庶出只要人好,比正出的强百倍呢。将来不知那个没造化的,为挑正庶误了事呢,也不知那个有造化的,不挑正庶的得了去。”

在贾府中正庶一样的唯一差别是在议亲时,且性别也有不同(在议亲男性正庶一样),女性有所受限的。正庶在贾府没有太大差异,因此探春在贾府中不需要自卑。

门外的众媳妇都笑道:“姑娘,你是个最明白的人,俗语说:‘一人作罪一人当。’我们并不敢欺蔽主子。如今主子是娇客若认真惹恼了,死无葬身之地!”平儿遂欠身接了,因指众媳妇悄悄说道:“你们太闹的不象了。他是个姑娘家,不肯发威动怒,这是他尊重,你们就藐视欺负他。果然招他动了大气,不过说他一个粗糙就完了,你们就现吃不了的亏!他撒个娇儿,太太也得让他一二分,二奶奶也不敢怎么。你们就这么大胆子小看他,可是鸡蛋往石头上碰。”众人都忙道:“我们何尝敢大胆了?都是赵姨娘闹的。”

凤姐:“……倒只剩了三姑娘一个,心里嘴里都也来得,又是咱家的正人,太太又疼他,虽然脸上淡淡的,皆因是赵姨娘那老东西闹的,心里却是和宝玉一样呢。”

反思:一个人的身份认同,自己要成为怎样的人,也是一个终其一生的目标所在。

七、 女性管理学:立公弃私、恩威并济

立公弃私。

西园主人《红楼梦论辩˙探春辨》:“探春者,《红楼》书中与黛玉并列者也。《红楼》一书,分情事、合家园而作。”“《红楼梦》分情与事,以情(个人)而言,林黛玉最重要,以事(家国)而言,贾探春最重要。”

第七十四回,母女纠葛转移到家族事务的处理。正如第五十六回,脂批:“探春看得透,拿得定,说得出,办得来,是有才干者,故赠以‘敏’字。”

看得透”:认识力、判断力。

拿得定”:魄力。

说得出”口才出众。

办得来”,高度的处理事情的能力,指挥若定,领导能力强。

探春第一次展现这种特质就是号召成立诗社。

第七十四回,理家体现“立公弃私”,“其幼主刁奴蓄险心”。

平儿悄问:“回什么?”秋纹道:“问一问宝玉的月钱、我们的月钱,多早晚才领?”平儿道:“这什么大事!你快回去告诉袭人,说我的话:凭有什么事,今日都别回。若回一件管驳一件,回一百件管驳一百件。”秋纹听了,忙问:“这是为什么?”平儿与众媳妇等都忙告诉他原故,又说:“正要找几处利害事与有体面的人来开例作法子镇压,与众人作榜样呢。何苦你们先来碰在这钉子上?你这一去说了,他们若拿你们也作一二件榜样又碍着老太太、太太;若不拿着你们做一二件,人家又说:‘偏一个向一个,仗着老太太、太太威势的就怕,不敢惹,只拿着软的做鼻子头。’你听听罢,二奶奶的事他还要驳两件,才压得众人口声呢。”秋纹听了,伸了伸舌头笑道:“幸而平姐姐在这里,没得臊一鼻子灰,趁早知会他们去。”说着便起身走了。

如果秋纹一旦来回事必被驳回,因为有前例:

“环爷和兰哥家学里这一年的银子,是做那一项用的?”那媳妇便回说:“一年学里吃点心或者买纸笔,每位有八两银子的使用。”探春道:“凡爷们的使用,都是各屋里月钱之内:环哥的是姨娘领二两;宝玉的,老太太屋里袭人领二两;兰哥儿是大奶奶屋里领:怎么学里每人多这八两?——原来上学去的是为这八两银子!从今日起,把这一项蠲了。平儿回去,告诉你奶奶,说我的话,把这一条务必免了。”

不只是镇压众人(政客),树立公共典范(政治家),保证群体更加公平稳定。

第六十二回,

黛玉和宝玉二人站在花下,遥遥盼望,黛玉便说道:“你家三丫头倒是个乖人。虽然叫他管些事,也倒一步不肯多走,差不多的人,就早作起威福来了。”宝玉道:“你不知道呢:你病着时,他干了几件事,这园子也分了人管,如今多掐一根草也不能了。又蠲了几件事,单拿我和凤姐姐做筏子最是心里有算计的人,岂止乖呢!”黛玉道:“要这样才好。咱们也太费了。我虽不管事,心里每常闲了,替他们一算,出的多,进的少,如今若不省俭,必致后手不接。”宝玉笑道:“凭他怎么后手不接,也不短了咱们两个人的。”

宝玉对于探春的行事不以为然,“单拿我和凤姐姐做筏子”“最是心里有算计的人”。

补充:公正(好坏的客观判断)如何验证?做一个自我训练:当你认为自己所喜的人所做的事正确的,就试着将主体换成自己所不喜欢、不同情感的人,那么这件事还是正确的,那么这件事确实是正确的;反之,当你认为自己所不喜欢、不同情感的人所做的事是错误的,试着将主体换成自己所喜的人,那么这件事还是错误的,那么这件是确实是错误的。小心成见与感性影响你的判断,自我警觉流于低下的小人行径。(谣言的传播管道最主要的是亲朋好友。)维持客观判断清明心态,要内心做到“六亲不认”。

恩威并济。

书中没有明说,却有一种意味:

大多数人对第七十四回,抄检大观园基本上是反对,认为是邪恶力量的展现,破坏抒情主轴的力量。脂砚斋:“早为下半部伏根。”第一王夫人是一个女家长,有权理家的;第二万事皆有终局,抄家大观园是乐园生活合理的走入终结预告(“万物皆有时”)。在一开始王夫人(第七十四回)采取王熙凤的献策。

凤姐道:“太太快别生气。若被众人觉察了,保不定老太太不知道。**且平心静气,暗暗访察,才能得这个实在;纵然访不着,外人也不能知道。**如今惟有趁着赌钱的因由革了许多人这空儿,把周瑞媳妇、旺儿媳妇等四五个贴近不能走话的人,安插在园里,以查赌为由。再如今他们的丫头也太多了,保不住人大心大,生事作耗,等闹出来,反悔之不及。如今若无故裁革,不但姑娘们委屈,就连太太和我也过不去。不如趁着这个机会,以后凡年纪大些的,或有些磨牙难缠的,拿个错儿撵出去,配了人:一则保的住没有别事,二则也可省些用度。太太想我这话如何?”王夫人叹道:“你说的何尝不是。但从公细想,你这几个姊妹,每人只有两三个丫头象人,馀者竟是小鬼儿似的。如今再去了,不但我心里不忍,只怕老太太未必就依。虽然艰难,也还穷不至此。我虽没受过大荣华,比你们是强些如今宁可省我些,别委屈了他们。你如今且叫人传周瑞家的等人进来,就吩咐他们快快暗访这事要紧!”

补充:王夫人提到最具有贵族千金的体统是贾敏,“我虽没受过大富贵,比你们是强的”,贾敏王夫人荣华富贵等级胜于三春,贾敏王夫人却又次于贾母所受到的荣华富贵,贾家的富贵等级在递降的状态。贾家的富贵递降(每况愈下)反映八旗世爵(异姓功臣)的随代降等承爵(失去爵位带来的优厚待遇)。“宁可省我些”王夫人是一位极为宽和的人。“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息事宁人”:在人际关系复杂的环境下,不是是非对错就能解决问题的,会让事情更糟、失控。

王夫人正嫌人少,不能勘察,忽见邢夫人的陪房王善保家的走来,正是方才是他送香袋来的。王夫人向来看视邢夫人之得力心腹人等原无二意,今见他来打听此事,便向他说:“你去回了太太,也进园来照管照管,比别人强些。”王善保家的因素日进园去,那些丫鬟们不大趋奉他,他心里不自在,要寻他们的故事又寻不着,恰好生出这件事来,以为得了把柄;又听王夫人委托他,正碰在心坎上,道:“这个容易。不是奴才多话,论理这事该早严紧些的。太太也不大往园里去,这些女孩子们,一个个倒象受了诰封似的,他们就成了千金小姐了。闹下天来,谁敢哼一声儿。不然,就调唆姑娘们,说欺负了姑娘们了,谁还耽得起!”王夫人点头道:“跟姑娘们的丫头比别的娇贵些,这也是常情。”(王夫人很平和,能理解)王善保家的道:“别的还罢了,太太不知,头一个是宝玉屋里的晴雯那丫头,仗着他的模样儿比别人标致些,又长了一张巧嘴,天天打扮的象个西施样了,在人跟前能说惯道,抓尖要强。一句话不投机,他就立起两只眼睛来骂人。妖妖调调,大不成个体统。”(触及到王夫人的地雷区。)王夫人听了这话,猛然触动往事,便问凤姐道……我一生最嫌这样的人,且又出来这个事。好好的宝玉倘或叫这蹄子勾引坏了,那还了得……这里王夫人向凤姐等自怨道:“这几年我越发精神短了,照顾不到,这样妖精似的东西竟没看见!只怕这样的还有,明日倒得查查。”凤姐见王夫人盛怒之际,又因王善保家的是邢夫人的耳目,常时调唆的邢夫人生事,纵有千百样言语,此刻也不敢说,只低头答应着。王善保家的道:“太太且请息怒。这些事小,只交与奴才。如今要查这个是极容易的。等到晚上园门关了的时节,内外不通风,我们竟给他们个猛不防,带着人到各处丫头们房里搜寻。想来谁有这个,断不单有这个,自然还有别的。那时翻出别的来,自然这个也是他的了。”王夫人道:“这话倒是。若不如此,断乎不能明白。”因问凤姐:“如何?”凤姐只得答应说:“太太说是,就行罢了。”王夫人道:“这主意很是,不然一年也查不出来。”于是大家商议已定。

在抄检首站是怡红院,接下来是潇湘馆,之前有一段对话:

说着,一径出来,向王善保家的道:“我有一句话,不知是不是:要抄检只抄检咱们家的人,薛大姑娘屋里,断乎抄检不得的。”王善保家的笑道:“这个自然,岂有抄起亲戚家来的。”凤姐点头道:“我也这样说呢。”一头说,一头到了潇湘馆内。

可以看出来贾府对林黛玉是自己人的对待,与贾府更亲近,而薛宝钗是亲戚就没有被抄。(林黛玉已歇下了。)

抄检过秋爽斋之后是稻香村(李纨也歇息了)、暖香坞(惜春被吓坏)、紫菱洲。

补充:抄检大观园等同于一个小型的抄家。历史记载一家被抄家的惊心动魄,以至于一个小孩被吓死了,整个世界被颠覆,自己私密的事物都被拿到聚光灯下。(阵仗太可怕:千军万马、杀气腾腾,所有的东西都被掏心挖肺、开膛破肚拿出来的恐怖是用文字无法呈现出来)(被小偷洗劫的家里,在家里是自己安全的堡垒、心里面的避风港,所有最秘密的、最珍贵的、最不可或缺的统统在哪里,但是有一天气定神闲地想要投入他的怀抱,一开门却发现所有的东西一团混乱,自己最坚固的堡垒都可以被入侵、最秘密的角落都可以被外人毫不留情的破坏的感觉。家是不可信任的,那么想想世界还有什么可以值得信任的?所以到处都是鬼影幢幢,到处黑暗的势力蠢蠢欲动,而抄家就可以放大一百倍,将会对于一个人将会留下一生的惊恐。)

所有的人(或病或弱)都无法抵挡这样的羞辱,只有探春可以做到如此。

这里凤姐合王善保家的又到探春院内。谁知早有人报与探春了。探春也就猜着必有原故,所以引出这等丑态来,遂命众丫鬟秉烛开门而待。(迎接将要到来的战斗。)一时众人来了,探春故问:“何事?”凤姐笑道:“因丢了一件东西,连日访察不出人来,恐怕旁人赖这些女孩子们。所以大家搜一搜,使人去疑儿,倒是洗净他们的好法子。”探春笑道:“我们的丫头自然都是些贼,我就是头一个窝主。既如此,先来搜我的箱柜,他们所偷了来的,都交给我藏着呢。”(反讽,保护自己的丫头。)说着,便命丫鬟们把箱一齐打开,将镜奁、妆盒、衾袱、衣包若大若小之物,一齐打开,请凤姐去抄阅。(遵从王夫人的命令)凤姐陪笑道:“我不过是奉太太的命来,妹妹别错怪了我。”因命丫鬟们:“快快给姑娘关上。”平儿丰儿等先忙着替侍书等关的关,收的收。探春道:“我的东西倒许你们搜阅,要想搜我的丫头这可不能。我原比众人歹毒(相信自己的管理能力,定不会被人蒙蔽。),凡丫头所有的东西,我都知道,都在我这里间收着:一针一线,他们也没得收藏。要搜,所以只来搜我。你们不依,只管去回太太,只说我违背了太太要怎么处治,我去自领。——你们别忙,自然你们抄的日 子有呢!你们今日早起不是议论甄家,自己盼着好好的抄家,果然今日真抄了!咱们也渐渐的来了!可知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这可是古人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大家族的生命力极强,自相残杀,人与人猜忌,影响家族的团结),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呢!”说着,不觉流下泪来。凤姐只看着众媳妇们。周瑞家的便道:“既是女孩子的东西全在这里,奶奶且请到别处去罢,也让姑娘好安寝。”凤姐便起身告辞。探春道:“可细细搜明白了!若明日再来,我就不依了。”凤姐笑道:“既然丫头们的东西都在这里,就不必搜了。”(王熙凤的话里隐含了一个可也发挥的空间,我们没有搜。)探春冷笑道:“你果然倒乖!连我的包袱都打开了,(是你不愿意搜)还说没翻,明日敢说我护着丫头们,不许你们翻了。(护着自己的丫头)你趁早说明,若还要翻,不妨再翻一遍。”(逼迫对方承认搜了)凤姐知道探春素日与众不同的,只得陪笑道:“已经连你的东西都搜察明白了。”(逼迫众人口头承认)探春又问众人:“你们也都搜明白了没有?”周瑞家的等都陪笑说:“都明白了。”

那王善保家的本是个心内没成算的人,素日虽闻探春的名,他想众人没眼力、没胆量罢了,那里一个姑娘就这样利害起来?况且又是庶出,他敢怎么着?自己又仗着是邢夫人的陪房,连王夫人尚另眼相待,何况别人?只当是探春认真单恼凤姐,与他们无干。他便要趁势作脸因越众向前,拉起探春的衣襟,故意一掀,嘻嘻的笑道:“连姑娘身上我都翻了,果然没有什么。”凤姐见他这样,忙说:“妈妈走罢,别疯疯癫癫的——”一语未了,只听“拍”的一声,王家的脸上早着了探春一巴掌。探春登时大怒,指着王家的问道:“你是什么东西,敢来拉扯我的衣裳!我不过看着太太的面上,你又有几岁年纪,叫你一声‘妈妈’,你就狗仗人势,天天作耗,专管作势。如今越发了不得了,你索性望我动手动脚的了!你打量我是和你们姑娘那么好性儿,由着你们欺负?你就错了主意了!你来搜检东西我不恼,你不该拿我取笑儿!”(搜身的羞辱在现代社会都不能容忍,而且在主奴阶级的社会奴才翻主子的贼赃是更大的羞辱:“是可忍孰不可忍”)说着,便亲自要解衣卸裙,拉着凤姐儿细细的翻,“省得叫你们奴才来翻我!”

八、 仆从眼中的英雄

王善保家的为什么敢羞辱探春?“刁奴”的险心。

第七十一回,鸳鸯说:

“…这不是我当着三姑娘说:老太太偏疼宝玉,有人背地怨言还罢了,算是偏心(就是偏心);如今老太太偏疼你,我听着也是不好。这可笑不可笑?(探春应得的)”

黑格尔:“奴仆眼里无英雄。”不只是视野心里看不到英雄的伟大。“仆众有两种,其中一种是就地位职责来真正意义上的仆众,给英雄脱去长靴、伺候英雄就寝、知道英雄爱喝香槟酒。”在奴仆的眼里英雄是怎么样的?“一个过于接近伟大人物的人只能理解伟大人物与他本人相似之处一也就是说,只能理解伟大人物较无价值的、较普通的成分。他迫切希望从伟大人物身上找到那些能把他降低到他自己水平的东西。即使他在伟大人物吸引之下接近这个伟大人物时,他还是有所戒备。他所注意是伟大人物的丑恶一面,以便从中可以看到自己最恶劣的本质。”“另外一种仆众,地位高(可能是国会议员、地方省长、国防部长甚至总理、总统的人,有雄心的人),上帝没有赋予他们灵魂以大志。正因为如此使得他们痛苦不堪,他们不明白为什有人比他爬得更高且受万人敬仰,不明白问什么有人达到权力的巅峰仍然不满足,他们到底要什么呢?因此这种仆众就会满怀嫉妒,因为羡慕而嫉妒,因为无法理解而嫉妒。嫉妒心就是看见伟大和卓越感到不快,所以努力来毁谤那伟大和卓越,要寻出他们的缺点。不明白伟大人物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们主持或完成了某种伟大的东西,不仅仅是以单纯的幻想、臆想,而是对症下药适应时代的东西。”(反思:提醒自我是否因为嫉妒在毁谤他人,警觉不要放中内心的卑劣。要好好地改造自己,提升自己。)

一个过于接近伟大的人只能理解伟大人物与他本人相似之处,一个过分接近伟大人物的人他只能理解伟大人物比较没有价值的比较普通的那个成分,他迫切希望从伟大人物身上找到使伟大人物降低到他自身水准的东西,即使他在伟大人物吸引之下接近伟大人物,他还是有所戒备。他所注意到的是伟大人物丑恶的一面,以便从中可以看到自己最恶劣的本质。

王善保家的在探春身上掀其衣服翻贼赃,也就是说她本人就是贼。

补充:因为羡慕嫉妒,看见伟大的人感到不快,来寻找他的缺点加以羞辱。第九回:“宁府中人多口杂,那些不得志的奴仆,专能造言诽谤主人,因此不知又有什么小人诟谇谣诼之辞。”第六十八回:“小人不遂心,诽谤主子,也是常理。”第七十一回:“凡贾政这边有体面的人,那边(荣国府大房)皆虎视眈眈。”“……小人……背地里造言生事,挑拨主人……”第七十四回:“王善保家的是邢夫人的耳目,常时调唆的邢夫人生事。”

探春的解衣卸裙:斯文扫地,作为侯府千金平日举止优雅,却绝无仅有的一次极端出格的又狠又辣的行径。内心的悲愤到用自我作践的方式来表达,用来反映对象的卑贱与邪恶,对对方的强烈控诉,是一种另类的攻击方式,与世界肉搏战的惨烈代价(被降格到同一层次),是一种悲壮的行为(伤害自我)。(儒家的入世思想对抗世界的惨烈而悲壮)

凤姐平儿等都忙与探春理裙整诀,口内喝着王善保家的说:“妈妈吃两口酒,就疯疯癫癫起来,前儿把太太也冲撞了。快出去,别再讨脸了!”又忙劝探春:“好姑娘,别生气。他算什么,姑娘气着倒值多了。”探春冷笑道:“我但凡有气,早一头碰死了。不然,怎么许奴才来我身上搜贼赃呢!明儿一早,先回过老太太、太太,再过去给大娘赔礼。该怎么着,我就领!”

探春在抄检过程中两次抗命犯上:都在明确认知的理性的行为,不让搜检丫头的包袱,知道自己将付出的代价,英明之主的对自己从属的保护“你们不依,只管去回太太,只说我违背了太太,要怎么处治,我去自领。”;掌掴王善保后知道自己将付出的代价,“先回过老太太、太太,再过去给大娘赔礼。”

众家评论:

诸院皆宴息,独探春秉烛以待,大有提防,的是干才。

——《红楼梦》王府本回末总评

凤姐抄检大观园,探春“秉烛开门而待”,此六字极,大有武乡侯行师气象。

——野鹤《读红楼梦札记》

探春的是可儿,王善保家的一掌如雷贯耳。

——野鹤《读红楼梦札记》

探春对下:

  1. 训练有素的整体以对自己命令能有效施展。

  2. 亲上火线保护从属的担当,忍受尊严扫地,承担抗命的责任,赢得属下的忠诚心。

  3. 不被属下蒙蔽“知人善任”的明主,对下属的勤劳尽责给以体贴以及保护,能让属下真正的保护。不是收揽人心的策略而是一种行事的方式,对照完全混乱的紫菱洲是完全的不一样。

九、 王道的展现

第五十八回脂批:

写侯府得理,亦且将皇宫赫赫,写得令人不敢坐阅。

“大观”在传统脉络的意涵,不是风景这么简单。《易经》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的“大观”:

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街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古仁人之心,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谪守巴陵郡:被贬到偏远之地做太守。

政通人和,百废俱兴:强调滕子京政绩斐然,才重修岳阳楼。看到如此的风景是因为王道的施展。

古仁人之心、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全文宗旨,从一地的山水的胜迹来扩延到滕子京的政绩斐然,再由一地的山水扩延天下百姓的忧乐。

元春在省亲时即使有“天上人间诸景备”的语句,然而还有正殿的额联:天地启宏慈,赤子苍头同感戴;古今垂旷典,九州万国被恩荣。

天地启宏慈:王道皇权使“赤子苍头”感恩戴德,“九州万国”共感恩荣。“大观”来自于《周易》的“观卦”:

《易经》彖曰:“大观在上,顺而巽,中正以观天下,观,盥而不荐,有孚颗若,下观而化也。观天之神道,而四时不忒。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

“中正以观天下”:大观楼在全园区的正中。观天之神道,宇宙秩序,然后落实到天下的民众。

观者,王者道德之美而可观也,故谓之观…圣人法则天之神道,本身自行善,垂化于人,不假言语教戒,不须威刑恐逼,在下自然观化服从,故云天下服矣。

——孔祯达疏《周易˙彖传˙观》

第十六回,

于是太上皇、皇太后大喜,深赞当今至孝纯仁,体天格物,因此二位老圣人又下谕旨,说椒房眷属入宫,未免有关国体仪制,母女尚未能惬怀。

圣人:道德与权力的完美化身。大观在《易经》中是指人间的王道,天地的神道。大观楼:正殿贾宝玉不可拟联:(“此系正殿,外臣未敢擅拟。”)且在此殿行君臣之礼。

升座受礼,两阶乐起。二太监引赦、政等于月台下排班上殿,昭容传谕曰:“免。”乃退。又引荣国太君及女眷等自东阶升月台上排班,昭容再谕曰:“免。”于是亦退。

大观楼是皇权的象征不可能是戏楼。两侧有配楼“含芳阁”“缀锦阁”。(第四十回,在缀锦阁可以听到藕香榭的戏曲。)王道政治美善的意涵。

探春有大观窑的摆设,“大观窑”来自宋徽宗的年号,连带宋代的官窑:

出杭州凤凰山下,宋大观年间命阉官专督,故名内修司…为宋明十大名窑。

——佚名《南窑笔记》

大观的年号是来自于《易经》(唐太宗的年号贞观就是来自《易经》)。只有秋爽斋有一处公共空间用途的晓翠堂,兼具公私的一个人,性格中具有隐逸、优雅、理性、法理的个性。

探春聪明不及黛玉,温文不及宝钗,豪爽不及湘云,独能化三美之长,而自成其美。

——青山山农《红楼梦广义》

探春兼具三人之美,自成其美。

建社吟诗,何其风雅!钓鱼占相,何其雍容!赏花知妖,何其颖悟!停棋判事,何其精明!宝玉温柔如女子态,探春英断有丈夫风。生女莫生男,殆探春之谓欤?

——青山山农《红楼梦广义》

脂砚斋给了一个终极的评价:

使此人不远去,将来事败,诸子孙不至流散也。悲哉伤哉!

——《红楼梦》第22回脂批

“悲哉伤哉”痛切贾府的衰败,这是弥漫《红楼梦》的情感。宝玉的眼光、判断有没有可能是一种的反讽。不是作者的意思、全书主旨。

宝玉道:“却又来!此处置一田庄,分明是人力穿凿扭捏而成的:远无邻村,近不负郭,背山无脉,临水无源,高无隐寺之塔,下无通市之桥,峭然孤出,似非大观,那及前处(潇湘馆)有自然之理、自然之趣呢?虽种竹引泉,亦不伤穿凿。古人云‘天然图画’四字,正恐非其地而强为其地,非其山而强为其山,即百般精巧,终不相宜……”

宝玉提到“似非大观”,宝玉认为大观应该是“自然”,大观园是以自由的乐园。然“种竹引泉”也许人力来完成。

争似先处有自然之理,得自然之气,虽种竹引泉,亦不伤于穿凿。古人云“天然图画”四字,正畏非其地而强为地,非其山而强为山,虽百般精而终不相宜。(第七回)

稻香村处在大观园里,被贾宝玉批评“似非大观”而脂砚斋却批评贾宝玉的“非大观”,因此贾宝玉的语言也许恰恰是暴露出他的“管窥蠡测”(贾政评语)。

余今窥其用意之旨,则是作者借此正为贬玉原非大观者也。(《红楼梦》第9回脂批)

“瑕”字本注:“玉小赤也,又玉有病也。”以此命名恰极。(《红楼梦》第19回脂批)

浦安迪:“自我的悖论一味执着于个人的完满,很可能被某种错误地逻辑印象狭隘的个人主义,宝黛二人以自我求全的角度作为生命中最重要的目标,终难自安于宇宙之大。《红楼梦》的作者再三表明,如果你把自我的世界无疑为宇宙的整体那就是管窥蠡测。”

大观的丰富是来自于自我的不足感所产生的自我超越而这样一来与外在世界会圆满的交汇,这样才会到达一种宇宙的周全性,这才是大观的意义。(在红楼中就是情理合一,小我与大我地交汇。)真正的大观精神体现这就是探春,而不是贾宝玉。

补充:黎巴嫩作家纪伯伦(Kahlil Gibran, 1883-1931)于《孩子》一文中说道:孩子实际上并不是‘你们的’孩子,他们乃是生命本身的企盼,他们只是经你而生,并非从你们而来,他们虽与你们同在,却不属于你们,你们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们的爱而不是思想,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你们可以庇荫他们的身体,却不能庇荫他们的灵魂,因为他们的灵魂居于明日的世界,那是你们在梦中都无法探访的地方。

Released under the CC0 Licen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