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论——贾迎春论
引言:从探春的创造型人格谈起
弗洛姆:最完美最成熟的一种人格形态是创造型人格。他是有力量去推动这个世界的,好像具有生产力。创造型的人格到底有什么特点?第一,具有道德感。它不一定使你的人生成功,但是它可以使你变得成熟而有意义的人格。所以具有道德感,就是真正能够自爱以及爱人的人。他的人格特质是积极的。它变现在人格潜能的发挥,也就是创造力的发挥。在这种创造型人格的特质之下,他又是客观而实在的。同时也是具有充分的理想创造的,这样的人他能够把握人生的真正意义。借由理性和爱来了解外在世界。这种创造型人格的人他能够感知宇宙的和谐。具有这种人格的人,不会妄自菲薄,也不会妄自尊大,反而可以理解和懂得个人的尊严,了解自己真正的价值所在,然后加以实现。最后你就达到了最高的理想境界。
《中庸》:
惟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探春就是具有创造型人格的人,她也是诸金钗中唯一具有两种象征花的人。
第六十三回,
探春笑道:“我还不知道的什么呢。”伸手掣了一根出来,自己一瞧,便掷在地下,红了脸,……众人看上面是一枝杏花,那红字写着“瑶池仙品”四字,诗云:“日边红杏倚云栽。”
此诗句讲探春的命运,以后要成为皇妃。
第六十五回,
尤二姐笑道:“原来如此。但我听见你们家还有一位寡妇奶奶和几位姑娘。他这样利害,这些人如何依得?”兴儿拍手笑道:“原来奶奶不知道。……,戳一针也不知嗳哟一声。三姑娘的浑名是‘玫瑰花’。” 尤氏姊妹忙笑问何意。兴儿笑道:“玫瑰花又红又香,无人不爱的,只是刺戳手。也是一位神道,可惜不是太太养的,‘老鸹窝里出凤凰’。……”
而迎春完全欠缺的就是自我防卫。
《红楼梦》中迎春、惜春没有代表花。
悲剧有一大半的原因是你自己造成的。
一、 二木头与依顺性人格
贾迎春,从清末以来就有评点家用花来给众女做类比:
园中诸女,皆有如花之貌即以花论:黛玉如兰,宝钗如牡丹,李纨如古梅,熙凤如海棠,湘云如水仙,迎春如梨,探春如杏,惜春如菊。
——清•诸联《红楼评梦》
《红楼梦》王希濂本也为众人作了对应。“迎春是女儿花”
兴儿:“二姑娘混名儿叫‘二木头’,戳一针也不知道哎呦一声”(痛觉与自我防卫、反击的本能丧失殆尽),木头,就是死去的植物遗体,开不出的花。而这样的人为什么却出现在贾府(贵族世家)中呢?这样家族最容易产生的是纨绔子弟类型的人,迎春却反而是木头人(压抑自我到没有自我)。违反一般常理,比一般贫民的环境产生的人更卑屈、自我压抑的人。
众人眼中的迎春的人格特质:
一个人存在整体的统称,来自于拉丁文,本意为面具,用来作为人的独特行为方式和多种素质来认识的话是形容人格特质,外显的形象及内在品质的整个存在整体。人格包括需要、动机、兴趣、价值观、信念、能力、气质、性格等多种成分组成。
第三回,林黛玉对三春的形貌:
不一时,只见三个奶妈并五六个丫鬟,拥着三位姑娘来了。第一个肌肤微丰,身材合中,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第二个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儿,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第三个身量未足,形容尚小。其钗环裙袄,三人皆是一样的妆束。
“其钗环裙袄,三人皆是一样的妆束。”“累金凤”众小姐过节统一装饰之一。
迎春的“观之可亲”感觉上似乎可以理解为“侵”,吸引你去接近他,且不必太尊敬,没有丝毫顾忌,没有道德压力。迎春就安安静静的、平平淡淡地活在一个角落。
第四十六回,贾赦强娶鸳鸯,贾母动怒,迁怒王夫人。有这样一段描写:
探春有心的人,想王夫人虽有委屈,如何敢辩,薛姨妈现是亲妹妹,自然也不好辩,宝钗也不便为姨母辩,李纨、凤姐、宝玉一发不敢辩。这正用着女孩儿之时——迎春老实,惜春小——因此,窗外听了一听,便走进来,陪笑向贾母道:“这事与太太什么相干?老太太想一想:也有大伯子的事,小婶子如何知道?”
“老实”就是在关键时刻就是无能,因此只有探春来解决问题。无法应对危机,来主宰自己的命运。
第五十五回,王熙凤评论家中的女子对理事的才能:
“大奶奶是个佛爷,也不中用。二姑娘更不中用,亦且不是这屋里的人。”
可想而知迎春将来嫁做人妇,就算没有遇到孙绍祖这样的恶人,作为当家的主妇也将会面临很烦忧的局面。
第五十七回,邢岫烟安排在迎春房里(紫菱洲)邢岫烟被欺负,宝钗发现后,想到:
“岫烟为人雅重,迎春是个有气的死人,连他自己尚未照管齐全,如何能管到他身上,凡闺阁中家常一应需用之物,或有亏乏,无人照管,他又不与人张口。”
邢岫烟也说“二姐姐也是个老实人,也不大留心。”
第六十五回,兴儿:
“二姑娘混名儿叫‘二木头’,戳一针也不知道哎呦一声”。
第七十三回,邢夫人因为迎春乳母聚赌事发怒骂迎春:
如今他犯了法,你就该拿出姑娘的身分来。他敢不依,你就回我去才是。如今直等外人共知,这可是什么意思!再者:放头儿,还只怕他巧语花言的和你借贷些簪环衣裳做本钱。你这心活面软,未必不周济他些。
“心活面软”,容易被人打动,守不住自己的底线。(灯谜诗谜底是算盘。)
第七十七回,
“只是迎春言语迟慢,耳软心活,是不能作主的。”
任人摆布,不能主宰的。
第七十三回,的回目“懦小姐不问累金凤”的一字定评“懦”。
二、 二木头性格的成因与实例
青山山农在《红楼梦广义》:“鸠拙之资”,愚蠢,迟钝,没有明确判断力,不能坚持主张,不能坚守自己的立场。
家庭环境与邢夫人的性格
家庭因素对于儿童的心理、人格成长产生很重要的影响,儿童的人性骄横霸道以及自我中心根源于,在家庭中处于特殊地位,家长过分溺爱和迁就,如果家长对于幼儿过多限制,而且态度简单粗暴,也会压抑幼儿的主动性,会让幼儿墨守成规怯懦等等的消极性格产生。
迎春庶出,母亲过世,常接触的家长就是嫡母邢夫人是这样的性格,第四十六回:
“邢夫人禀性愚弱,只知奉承贾赦以自保,次则婪取财货为自得,家下一应大小事务俱由贾赦摆布。凡出入银钱一经他的手,便克啬异常,以贾赦浪费为名,“须得我就中俭省,方可偿补。”儿女奴仆,一个不靠,一言不听。便知他又弄左性子而多疑,劝也不中用了……”
邢夫人这样施加的过度的克吝,对于迎春是强烈的钳制,会感到温暖吗?得到亲情的安全感吗?首先受到冲击控制(听从、尊敬长辈)一味地退缩(闺阁少女)。
第八十回,才看到他微微一点的抗议,在全书看来没有一点其他的声音。对王夫人哭诉:
迎春哭道:“我不信我的命就这么苦?从小儿没有娘,幸而过婶娘这边来,过了几年心净日子。如今偏又是这么个结果。”
迎春对王夫人是发自内心的感激,邢夫人对于迎春似乎并不在意:
邢夫人本不在意,也不问其夫妻和睦、家务烦难,只面情塞责而已。
基本焦虑病态人格倾向“病态依顺”
迎春的“戳一针不知哎呦一声”,“有气的死人”“木头”,体现了一个病态人格形态。了解人,帮助人,用自己所学让世界变得更好。
荷尼(德国)的“整体人性论”提到个人与文化社会的冲突或适应不良,往往就会导致病态人格。基本焦虑是导致个人与文化社会的冲突或适应不良的原因:儿童时期形成的一种感觉:“自己渺小、无足轻重、无助无依、无能以及生存在一个充满荒谬、下贱、嫉妒和暴力的世界”,这种感觉来自于童年时父母没有给他们真诚的温暖与关怀,而且这往往是因为父母也是本身就有病态人格与性格缺陷。这种感觉使他们失去了一种“被需要”的感觉,也是儿童形成退缩、失去了主动性格的一个原因,可是归根究底父母对孩子的无条件的爱是一个孩子健康发展的动因(弗洛姆:父母给孩子的两层的爱)。儿童选择自我压抑,最终形成一种病态人格的倾向。
病态人格中的“病态依顺”,承认自己软弱,并且贬低自我(不是谦虚),接受强壮有力的人的意见或者传统世俗权威的观念,压抑自己所有内在能力,使自己变得渺小,避免批评他人,躲避争吵和竞争,于是他表现的对任何人都有益,这种人内在意识的动机是来自于如果我放弃自,顺从别人、帮助别人那么就可以避免被伤害(寻求安全)。
依顺性格的实例——奶娘聚赌事件
迎春对奶娘的态度:
奶娘在传统社会身份是婢女的地位,而又因为用乳汁养育主子,功劳很大,在贾家是“卑之贵者”(贾宝玉的奶娘的嚣张、贾琏的奶娘为自己孩子求取优厚待遇)。迎春的乳母依仗自己的身份带头坐庄开设赌局,贾母得知就大怒,相关人等脸面无光,其中包括邢夫人。
邢夫人因说道:“你这么大了,你那奶妈子行此事,**你也不说说他。如今别人都好好的,偏咱们的人做出这事来,**什么意思?”迎春低头弄衣带,半晌答道:“我说他两次,他不听,也叫我没法儿。况因他是妈妈,只有他说我的,没有我说他的。”邢夫人道:“胡说。**你不好了,他原该说;如今他犯了法,你就该拿出姑娘的身分来。他敢不依,你就回我去才是。**如今直等外人共知,这可是什么意思!再者:放头儿,还只怕他巧语花言的和你借贷些簪环衣裳做本钱。你这心活面软,未必不周济他些。若被他骗了去,我是一个钱没有的,看你明日怎么过节?”迎春不语,只低着头。邢夫人见他这般,因冷笑道:“你是大老爷跟前的人养的,这里探丫头是二老爷跟前的人养的,出身一样,你娘比赵姨娘强十分,你也该比探丫头强才是。怎么你反不及他一点?倒是我无儿女的一生干净,也不能惹人笑话!”人回:“琏二奶奶来了。”邢夫人听了,冷笑两声,命人出去说“请他自己养病,我这里不用他伺候。”接着又有探事的小丫头来报说:“老太太醒了。”邢夫人方起身往前边来。
迎春对自己的乳母只是选择采取“只有我说他,没有我说他的”的一面,放弃自己可以有的自我的主动性,放任乳母集团坐大,对其予取予求,取消自我的权威,完全一味地顺从,来避免竞争与争吵。
自我压抑的实例——文采展现
自我能力匮乏认知与自我努力的高度地放弃。
第二十二回,有这样一个场景:
忽然人报娘娘差人送出一个灯谜来,命他们大家去猜,猜后每人也作一个送进去。……太监去了,至晚出来,传谕道:“前日娘娘所制,俱已猜着,惟二小姐与三爷猜的不是。小姐们作的也都猜了,不知是否?”……太监又将颁赐之物送与猜着之人,每人一个宫制诗筒,一柄茶筅,独迎春贾环二人未得。迎春自以为玩笑小事,并不介意;贾环便觉得没趣。
迎春人格的善良不会导致自己愤懑扭曲。
贾环“觉得没趣”,自己明明不好,应该反求诸己。你应该好好的努力,接受世界对自己不公,努力改变。
第四十回,
鸳鸯道:“如今我说骨牌副儿,从老太太起,顺领下去,至刘姥姥止。比如我说一副儿,将这三张牌拆开,先说头一张,再说第二张,说完了,合成这一副儿的名字,无论诗词歌赋,成语俗话,比上一句,都要合韵。错了的罚一杯。”鸳鸯道:“左边四五成花九。”迎春道:“桃花带雨浓。”众人笑道:“该罚!错了韵,而且又不象。”迎春笑着,饮了一口。原是凤姐和鸳鸯都要听刘老老的笑话儿,故意都叫说错了。……鸳鸯笑道:“左边大四是个人。”刘老老听了,想了半日,说道:“是个庄家人罢!”众人哄堂笑了。贾母笑道:“说的好,就是这么说。”刘老老也笑道:“我们庄家人不过是现成的本色儿,姑娘姐姐别笑。”鸳鸯道:“中间三四绿配红。”刘老老道:“大火烧了毛毛虫。”众人笑道:“这是有的,还说你的本色。”鸳鸯笑道:“右边么四真好看。”刘老老道:“一个萝卜一头蒜。”众人又笑了。鸳鸯笑道:“凑成便是‘一枝花’。”刘老老两只手比着,也要笑,却又掌住了,说道:“花儿落了结个大倭瓜。”
迎春比一个初学者(刘姥姥)都不如或者愿意用取消自我,在当场配合王熙凤、鸳鸯。
第三十七回,
李纨道:“二姑娘、四姑娘起个什么?”迎春道:“我们又不大会诗,白起个号做什么!”探春道:“虽如此,也起个才是。”宝钗道:“他住的是紫菱洲,就叫他‘菱洲’;四丫头住藕香榭,就叫他‘藕榭’就完了。”李纨道:“就是这样好。但序齿我大,你们都要依我的主意,管教说了大家合意。我们七个人起社,我和二姑娘四姑娘都不会做诗,须得让出我们三个人去。我们三个人各分一件事。”……迎春惜春本性懒于诗词,又有薛林在前,听了这话,深合己意,二人皆说:“是极。”
第十八回,
迎春唯一的一首诗:
旷性怡情(匾额)迎春
园成景物特精奇,奉命羞题额旷怡。
谁信世间有此境,游来宁不畅神思?
迎春甘于自我的逊色、垫底甚至不在场,并不是他的自尊心超越人世间,而是严重缺乏自我肯定以及个人实践的自尊心,以取消我存在感是自我的主体隐形与众人之间,化入到整个环境的背景中模糊不见,而且如此一来这也相对导致别人对他的忽略。当一个人不重视自己时,别人也不会当你不存在。第四十九回,
李纨:“…咱们里头二丫头病了不算,四丫头告了假也不算…”探春道:“林丫头刚起来了,二姐姐又病了,终是七上八下的。”宝玉道:“二姐姐又不大做诗,没有他又何妨。”
迎春被别人看得可有可无。
贾母回头命了凤姐儿,“去把史、薛、林四位姑娘带来。再只叫你三妹妹陪着来罢。”……邢夫人自为要鸳鸯讨了没意思,贾母冷淡了他;且前日南安太妃来,贾母又单令探春出来,迎春竟似有如无,自己心内早已怨忿。
别人对迎春的轻视已经扩及到她的整个生存领域里了,存在感被完全地抹杀了。
逃避纷争、消极避世的实例——累金凤事件
第七十三回,
绣橘因说道:“如何?前儿我回姑娘:‘那一个攒珠累金凤,竟不知那里去了。’回了姑娘,竟不问一声儿。我说:‘必是老奶奶拿去当了银子放头儿了。’姑娘不信,只说司棋收着,叫问司棋。……姑娘该叫人去问老奶奶一声,只是姑娘脸软怕人恼,如今竟怕无著,明儿要都戴时,独咱们不戴,是何意思呢。”……绣桔道:“何曾是忘记?他是试准了姑娘的性格儿才这么着。如今我有个主意:到二奶奶屋里,将此事回了,他或着人要,他或省事拿几吊钱来替他赎了,如何?”迎春忙道:“罢,罢,省事些好。宁可没有了,又何必生事?”绣桔道:“姑娘怎么这样软弱?都要省起事来,将来连姑娘还骗了去。我竟去的是。”
奶娘的儿媳妇旺儿媳妇捏造假账威逼迎春去为奶娘求情,而在绣桔媳妇的互相地争执中迎春又听到牵涉到邢夫人了,于是忙阻止:
迎春听了这媳妇发邢夫人之私意,忙止道:“罢,罢!不能拿了金凤来,你不必拉三扯四的乱嚷。我也不要那凤了。就是太太问时,我只说丢了,也妨碍不着你什么,你出去歇歇儿去罢。何苦呢?”一面叫绣桔倒茶来。司棋听不过,只得勉强过来,帮着绣桔问着那媳妇。迎春劝止不住,自拿了一本**《太上感应篇》**来看。三人正没开交,可巧宝钗、黛玉、宝琴、探春等,因恐迎春今日不自在,都约着来安慰。他们走至院中,听见几个人较口,探春从纱窗内一看,只见迎春倚在床上看书,若有不闻之状,探春也笑了。
迎春身处烽火连天仍然能我自游离在外,正如林黛玉所言“虎狼屯于阶陛尚谈因果”。
当下迎春只合宝钗看《感应篇》故事,究竟连探春的话也没听见,忽见平儿如此说,仍笑道:“问我,我也没什么法子。他们的不是,自作自受,我也不能讨情,我也不去苛责,就是了。至于私自拿去的东西,送来我收下,不送来我也不要了。太太们要来问我,可以隐瞒遮饰的过去,是他的造化;要瞒不住我也没法儿,没有个为他们反欺枉太太们的理,少不得直说。你们要说我好性儿,没个决断;有好主意可以八面周全,不叫太太们生气,任凭你们处治,我也不知道。”众人听了,都好笑起来。黛玉笑道:“真是‘虎狼屯于阶陛,尚谈因果’。要是二姐姐是个男人,一家上下这些人,又如何裁治他们?”迎春笑道:“正是,多少男人衣租食税,及至事到临头,尚且如此。况且‘太上’说的好,救人急难,最是阴骘事。我虽不能救人,何苦来白白去和人结怨结仇,作那样无益有损的事呢?”
“否定词是生存极限的标识”,在迎春的惯用词频繁出现,变现了她对当前状态的无能为力情感、意志、价值观的表现。否定词指向对于主体的意志、能力以及权益的自我否定,导致呈现出迎春整个人存在的架空(没有重量、完全没有存在感、可有可无)。
低自尊和被欺负的关系,自尊心较低的儿童反而常常会受到其他儿童的欺负,因为等于在迎接、邀请别人欺负你,而不加反击。受欺负严重削弱儿童的自尊心,也降低了儿童的自我评价和自我价值感,但是消极的自我概念也会使其陷入被欺负的恶性循环中。
任何一个人对于自己的人生都有一个自己的看法,即人生价值观,迎春的人生价值观是什么呢?。
三、 二木头的性格的思想基础
- 弱化的女性意识
自汉代以来形成的“男尊女卑”的性别观念,导致女性形成一种形成柔弱、卑微的气质。
黛玉笑道:“真是**‘虎狼屯于阶陛,尚谈因果’。若使二姐姐是个男人,一家上下这些人,又如何裁治他们?”迎春笑道:“正是,多少男人尚且如此,何况我哉。况且‘太上’说的好,救人急难,最是阴骘事。我虽不能救人,何苦来白白去和人结怨结仇,作那样无益有损**的事呢?”
“虎狼屯于阶陛尚谈因果”典故出自梁武帝的故事(《喻世明言》)。老虎到了家门口,还想着度化他。就是要求人面对现实事物,不是能用因果报应就能化解的。“若使二姐姐是个男人,一家上下这些人,又如何裁治他们。”男人被赋予“齐家”的使命,意思是迎春如果是个男人就算很失责的,不能“齐家”。林黛玉在间接承认男人才是“齐家”的。“正是,多少男人尚且如此,何况我哉。”许多男人都没办法做的,何况我是个女人,然而在现实中许多女人,都要代理男人进行治家的,迎春为自己的不能治家片面地采取性别观来合理解释。因此“平儿听迎春说了,正自好笑。”
第二十二回,迎春的灯谜诗:
天运人功理不穷,有功无运也难逢。因何镇日纷纷乱?只为阴阳数不通。打一用物。贾政道:“是算盘?”迎春笑道:“是。”
贾政认为众人所做的灯谜诗皆为不祥之物,其中算盘就是“打动乱如麻”,完全操控别人手上,且纷纷乱,混乱不堪。这也是迎春的命运的预兆,任由别人的操纵。
脂砚斋:“此迎春一生遭际,惜不得其夫何。”迎春的命运写照,且遇人不淑。“只为阴阳数不同”,阴阳是什么?在迎春的人生可以对应到男女的命运,迎春似乎有这样一个对于纷纷乱的处境,是认为原因是“阴阳数不同”,因此到了后面紫菱洲的乱象也认为男女性别差异分工不同。
- 曲解的善书功过观
善书功过观,继承明清盛行的文化主流而来。
迎春利用《太上感应篇》将自身从乱象中抽离出来。《太上感应篇》明清流行的书籍类型,可以统称功过格。在小说中迎春唯一读的书籍《太上感应篇》。功过格,非儒非佛非道,亦儒亦佛亦道,世俗化杂糅的,以浅易的方式进行的善恶的计算。《太上感应篇》,《太上老君感应篇》作者不详,大约1164年,抄自《抱朴子》,纲领“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报应,如影随形。”告诫人们寻求长生多福,要行善积德。具体列了二十多条善行,提白多条恶行,每条都有积分,明确依循的项目,善恶具体化,进行计算(功过格)。这一类书被称为“劝善书”,也来自于“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太上感应篇》)。
自北宋后越来越盛行,到明末清初达到顶峰,其版本比《圣经》、莎士比亚的著作都多。在明末这类书籍成为文人的心理救赎的读物。《了凡四训》第一本有具名(作者)的善书。这类功过格明清社会道德力量,对于维持社会稳定的有较大的作用。包筠雅有一本书籍就专门讨论这一现象《功过格 明清社会的道德秩序》:在明清,善书大规模风行的风气之下已有很多人反对功过格。他们认为功过格不能从根本的内在的提升来解决个人的问题,而诉诸外在的行为,这些行为又被肢解为一项一项的项目。功过格的反对者担忧功过格的执行是一种算术式的道德实践,可是道德实践是不能用分数来算的。所以当功过格是一种算术式的道德实践来吸引人们投入的时候,它事实上对这些信徒所鼓励的仅仅是一种不完整的零碎的对于肢解的改良,而回避了真正的严肃的自我修养问题。这导致人一种肤浅的骗人的最终是毁灭性的善。
面对纷争,“迎春顺手拿起来,倚在床上”看《太上感应篇》,这是迎春的无法处理现实事物的心理支柱。因此推测这是迎春居家日常翻阅的一本书。
迎春深深受到其影响,整个人是一个虔诚信徒。功过格在家庭制度的环境下运作的,认为每一个人继承祖宗累积的功过(迎春在累金凤的纷争中也在维护邢夫人),信仰者遵循传统美德,与自己的在现实的地位息息相关,从伦理角色要求,乍看之下为你控制改善命运超乎寻常的尺度,没有涉及根源的道德问题。
这本书为提供迎春依顺性格产生的理由,是他行善积累功德的理由。“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周易》)被功过格引用,形成所谓的承负观。(行善事作恶事将会给本人或者子孙带来相应的后果报应)《了凡四训》的积善之方“与人为善”“成人之美”“敬重尊长”等。“成人之美”就要“见争者,皆暱其过而不谈”、“见人过失,且涵容而掩覆之”。迎春的病态人格接近道教的“涂炭斋”,“涂炭斋”悔罪,将自己贬低。“积学自济,能及有益,先报我亲”(《五感文》)“涂炭斋”不仅仅是个人的自我忏悔,家族成员的罪愆是自己的责任,她希望成为宗亲家族的代表,提高其功德积累。功过书籍给人何种承诺?“祸福无门,惟人自召”、“自知罪福,不必问休咎”、“命有我做,福有自求”,使人落入不问世俗的宿命,对外界不希望有反抗、改变,让自己的无能更为合理性。迎春在《太上感应篇》接受到的了价值观与处世方式。
功过格的问题:提到功过格表面上说命由自主,在透过复杂的规则和组织运作的漏洞,却暗示到个人对自己的命运的掌控却存在着很严重的,不完全可知的局限。(包筠雅)
个人行为绝对不是个人命运的唯一尺度。信仰者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就决定了如何实践功过格。
迎春知道这个危机的存在:“天运人功理不穷,有功无运也难逢。”人为的努力没有天运也是没办法,明明知道,却愿意抹杀自己来实践这个理论,救赎自我、救赎全家。
功过格实际只是外在的行为,被肢解成为计算的项目,算术式的道德实践,是不完整的、零碎的对于枝节的改良而回避真正的严肃的自我的修养(从内心来整体的改良)让人肤浅骗人的,最终导致人毁灭的善(印证了迎春的命运)。
迎春的自我毁灭
- 刁奴恶仆:
“试准了姑娘的性格”“明欺迎春素日好性儿”。
第七十三回,
绣桔道:“何曾是忘记!他是试准了姑娘的性格,所以才这样。……”谁知迎春乳母子媳王住儿媳妇正因他婆婆得了罪,来求迎春去讨情,听他们正说金凤一事,且不进去。也因素日迎春懦弱,他们都不放在心上。……王住儿家的听见迎春如此拒绝他,绣桔的话又锋利无可回答,一时脸上过不去,也明欺迎春素日好性儿,乃向绣桔发话道:“姑娘,你别太仗势了。……”
第七十四回,探春也说“……你们姑娘那样好性儿,由着你们欺负她……”
探春登时大怒,指着王家的问道:“你是什么东西,敢来拉扯我的衣裳!我不过看着太太的面上,你又有年纪,叫你一声妈妈,你就狗仗人势,天天作耗,专管生事。如今越性了不得了。你打谅我是同你们姑娘那样好性儿,由着你们欺负他,就错了主意!……”
紫菱洲“乱为王”(第七十三回)。
那王柱儿媳妇方慌了手脚,遂上来赶着平儿叫:“姑娘坐下,让我说原故,姑娘请听。”(先声夺人)平儿正色道:“姑娘这里说话,也有你混插嘴的理吗!你但凡知礼,该在外头伺候,也有外头的媳妇们无故到姑娘屋里来的?”(柱儿媳妇的嚣张,触及伦理的空间秩序)绣桔道:“你不知我们这屋里是没礼的,谁爱来就来。”平儿道:“都是你们不是!姑娘好性儿,你们就该打出去,然后再回太太去才是。”柱儿媳妇见平儿出了言,红了脸,才退出去。
礼,是维持大观园的主子、小姐的基本保障;没有礼,主子、小姐们反而会受到践踏。所以,《红楼梦》并不是反封建礼教的。没有封建礼教,就没有贾府。在紫菱洲当没礼时,迎春就成了被践踏的牺牲品。最后礼崩溃时,大观园出现了秀春囊。绣春囊事件祸发起点(司棋)就是紫菱洲,大观园乐园生活至此戛然而止,紫菱洲成为大观园乐园生活终止的引爆点。
第五回,图谶,饿狼追美女欲啖,“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
导致贾迎春毁灭的婚姻就是源于自己不堪的父亲贾赦,也是她的家族带给她的灾难。孙家:
原来贾赦已将迎春许与孙家了。这孙家乃是大同府人氏,祖上系军官出身,乃当日宁荣府中之门生,算来亦系至交。如今孙家只有一人在京,现袭指挥之职。此人名唤孙绍祖,生得相貌魁梧,体格健壮,弓马娴熟,应酬权变,年纪未满三十,且又家资饶富,现在兵部候缺题升。因未曾娶妻,贾赦见是世交子侄,且人品家当都相称合,遂择为东床娇婿。亦曾回明贾母,贾母心中却不十分称意,想来拦阻亦恐不听,儿女之事自有天意前因,况且他亲父主张,何必出头多事?因此只说“知道了”三字,馀不多及。贾政又深恶孙家,虽是世交,不过是彼祖当日希慕宁荣之势,有不能了结之事挽拜在门下的,并非诗礼名族之裔。因此,他倒劝谏过两次,无奈贾赦不听,也只得罢了。
贾府是百年世家,注重人格涵养,而孙家暴发户,因势利而结交,非诗礼传家。第八十回,
那时迎春已来家好半日,孙家婆娘媳妇等人已待晚饭,打发回家去了。迎春方哭哭啼啼,在王夫人房中诉委屈,说:“孙绍祖一味好色,好赌,酗酒,家中所有的媳妇丫头,将及淫遍。略劝过两三次,便骂我是‘醋汁子老婆拧出来的’。又说老爷曾收着五千银子,不该使了他的。如今他来要了两三次不得,便指着我的脸说道:‘你别和我充夫人娘子!你老子使了我五千银子,把你准折卖给我的。好不好,打你一顿,撵到下房里睡去。当日你爷爷在时,希图上我们的富贵,赶着相与的。论理我和你父亲是一辈,如今压着我的头晚了一辈,不该做了这门亲,倒没的叫人看着赶势利似的。’”一行说,一行哭的呜呜咽咽,连王夫人并众姊妹无不落泪。王夫人只得用言语解劝,说:“已是遇见不晓事的人,可怎么样呢?想当日你叔叔(贾政)也曾劝过大老爷,不叫做这门亲的;大老爷执意不听,一心情愿。到底做不好了。我的儿,这也是你的命。”迎春哭道:“我不信我的命就这么苦?从小儿没有娘,幸而过婶娘这边来,过了几年心净日子。如今偏又是这么个结果。”王夫人一面劝,一面问他随意要在那里安歇。迎春道:“乍乍的离了姊妹们,只得眠思梦想;二则还惦记着我的屋子。还得在园里住个三五天,死也甘心了。不知下次来还得住不得住了呢。”王夫人忙劝道:“快休乱说。年轻的夫妻们,斗牙斗齿,也是泛泛人的常事,何必说这些丧话?”仍命人忙忙的收拾紫菱洲房屋,命姊妹们陪伴着解释。又吩咐宝玉:“不许在老太太跟前走漏一些风声。倘或老太太知道了这些事,都是你说的。”宝玉唯唯的听命。
孙绍祖的言谈举止得粗俗不堪,绝非世家大族涵养出来的。
彻底毁灭一个人就是摧毁他的信仰。
迎春一直在透过功过格改善自己的命运,而今却得来一句“我的儿,这也是你的命”。这意味着在这样的处境下产生了一个隐隐然的觉醒,这样的一句“是你的命”推翻了迎春的努力,连带摧毁了迎春赖以为生的信仰,否定了她的信仰某个意义上来讲使迎春进入惨烈地瓦解自我的状态,因为当一个人意识到从小到大所做的努力、所忍受的委屈都白费了的时候,信仰的动摇甚至破灭,会瓦解她长期依赖的精神支柱,让她在被欺负时更加彷徨无助,造成另外一种严重的心灵创伤。“彻底毁灭一个人就是要摧毁其信仰。”(《风沙星辰》)迎春就是这样一个在没有奋战的基础下被牺牲的人。
四、 迎春的幸福时刻
迎春尽量缩小自己,在小小的角落里有一点点的阳光,就会生长(可用青苔类比)。然而即使作为一个卑微的生命,也会焕发生命的美好(喜好、愿望)。
紫菱洲与房屋意象
迎春的愿望:第八十回,
迎春道:“乍乍的离了姊妹们,只得眠思梦想;二则还惦记着我的屋子。还得在园里住个三五天,死也甘心了。不知下次来还得住不得住了呢。”王夫人忙劝道:“快休乱说。年轻的夫妻们,斗牙斗齿,也是泛泛人的常事,何必说这些丧话?”仍命人忙忙的收拾紫菱洲房屋,命姊妹们陪伴着解释。
紫菱洲,房子的意象,传达人类某种意念,被温暖、安全包覆的庇护轴心,栖身于在现实世界体会不到的美好体验。就迎春而言,回到紫菱洲就犹如回到过去美好的时光,重享幸福。家屋就犹如母亲的意象,不是来自于童年的乡愁,而是童年的保护作用,是一个庇护所,隔绝狂风暴雨(无论大自然还是象征意义的),母亲意象与家屋意象常常是重叠的,而迎春的实际意义上的母亲就是王夫人。
迎春“住个三五天,死也甘心”,卑微至极的愿望,这是公侯富贵之家的小姐的特殊的案例。
新嫁娘的心理:“乍乍的离了姊妹们,只得眠思梦想。”中国文学很少触及的女子生命的重大转折后的心理变化,女子出嫁后的心灵,尤其是新嫁。“眠思梦想”:内心的创痛,具有深刻的痛感。
法国哲学家巴舍拉(Gaston Bachelard,1884—1962):《家屋意象 母亲意象》:“家屋就是你居住的地方,生活的根据地,就是一种母性的体现。家屋的房屋意向并不是来自童年的乡愁那么简单,而是来自它实际所发生的保护作用。母亲意象和家屋意象常常是结合在一起的。”
《崔氏夫人训女文》:“好事恶事如不见,莫作本意在家时。在家作女惯娇怜,今作他妇信前缘。”元稹《乐府古题序.忆远曲》:“一家竟是郎腹心,妾似生来无两耳。”
正如《红楼梦》中写道迎春略劝了几次,就被孙绍祖骂了。
唐 韦应物
永日方戚戚,出行复悠悠。
女子今有行,大江溯轻舟。
尔辈苦无恃,抚念益慈柔。
幼为长所育,两别泣不休。
对此结中肠,义往难复留。
自小阙内训,事姑贻我忧。
赖兹托令门,任恤庶无尤。
贫俭诚所尚,资从岂待周。
孝恭遵妇道,容止顺其猷。
别离在今晨,见尔当何秋。
居闲始自遣,临感忽难收。
归来视幼女,零泪缘缨流。
审美情态
第三十八回,在螃蟹宴后
迎春又独在花阴下,拿着个针儿穿茉莉花。
刘心武认为传统的花匠画迎春被限制,常是“饿狼扑美女”。
刘心武:“该是怎样的一个娇弱的生命,在那个时空的那个瞬间,显现出了她全部的尊严,而宇宙因她的这个瞬间行为,不也显现出其存在的深刻理由了吗?最好的文学作品,总是饱含哲思并且总是把读者的精神境界朝宗教的高度提升。迎春在《红楼梦》里,绝不是一个大龙套。曹雪芹通过她的悲剧,依然是重重地叩击着我们的心扉,他让我们深思,该怎样一点一滴地,从尊重弱势生命做起,来使大地上人们的生活更合理,更具有诗意。那些《红楼梦》的现代年轻女性们啊,你们当中有谁,会为悼怀那些像迎春一样的,历代的美丽而脆弱的生命,像执行宗教仪式那样虔诚地,在柔慢的音乐声中,用花针穿起一串茉莉花来呢?”(镜头的隔放)
人生不能永远地定格在一个镜头下,而是在不断的变化下互动着,“徒善不足以为政”(《孟子•离娄章句上》),“委曲”不可能“求全”,要“反求诸己”,即使微小单纯地在角落里穿茉莉花的机会也不能够单靠别人给予,而是以有待于当事人的自觉的追求、经营、创造,你必须为自己诗意的生活合理的奋斗,否则将会导致缘木求鱼。“天助自助者”,诗意的生活靠自己得来的,就像如探春在秋爽斋诗意的生活是自己得来的。如果迎春是探春的性格的话,会有什么结果?探春不可能被折磨致死,就算不能挣脱夫权的压制,也许会挣得作为正室夫人的应有的尊严,与之抗衡。而死有死的默默无闻,死有死的光辉灿烂。如果迎春有探春的人格特质就不会如此卑曲与惨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