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观:人格与意志的展现
理想的爱情,对人的自我完善、提升有较强的作用。
一、一见钟情——强度、速度
因为我们相信直觉,我们相信某种东西能够超越任何衡量、思考、完全诉诸内心的某一种强大的感性而选择的对象,我们才认为是纯粹的。但是我们内在的那个我真的是完全纯粹的吗?是没有经过计算的,绝假纯真的固有的真我吗?而同质论说明我们在择偶的时候,潜意识里会带有门当户对的标准,把它包装在自由恋爱之下,而不自觉地根据“门当户对”做出选择。所以,“真我”是由多少来自于社会价值观,来自于生物的繁衍本能所决定,你怎么会清楚呢?当我们一直在宣扬诉诸“真我”的时候,我们通常没有考虑到一件事情就是,什么叫“真我”,你的“真我”跟我的“真我”是一样的嘛?如果不一样的话,那么凭什么我们会觉得有一个“真我”会变成一个真理,然后成为衡量的最终极的标准。这是一个很大的迷失,因为我们的“真我”从哪里来?也说不清楚。
“一见钟情”就是建立在空淡的,模糊的,不确定的自我感性之上,那这样的一见钟情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呢?
《红楼梦》中关于一见钟情的例子:
- 贾雨村和娇杏:
尽管喜剧收尾,作者通过很多手法表述不同意。“偶因一着错,便为人上人。”(偶和错)娇杏谐音侥幸。
太多的恋爱因为误会而结合(美丽的错误),因为了解而分开。因此一见钟情风险很高(不确定因素)。
- 冯渊和英莲:
作者并不赞同爱情的强度能改变一个人。爱情不应该改变你自己。如果你已经是一个不是你的你,而一个不是你的你,又如何正常地活下去?一见钟情背后有可怕的灾难。
- 尤三姐和柳湘莲:
二者的不了解,听信传闻产生误解。一见钟情的强度固然让我们感到震撼,可是震撼之后,请恢复理性,我们要追求的是终其一生,细水长流、平淡但是真实的爱情,才能让婚姻走得远。一见钟情的速度和强度走入更深的歧途,不会走向光明的天堂。
- 茗烟和卍儿
爱情的速度太快以至于分不清情与欲,茗烟将她视为泄欲对象。以欲代情,情欲不分。
宝玉叹“可怜可怜”,脂砚斋:“作书者视女儿珍贵之至,不知今时女儿可知?余为作者痴心一哭,又为近之自弃自败之女儿一恨。”
现代社会因为眩目的速度,会让人们跳过漫长的心灵探索,转而在形而下的肉欲交合的层次,还误以为那个是爱情。布鲁格(德):“爱是心灵的整体状态,尤其不应该把爱与纯本能的冲动(即使是升华的冲动),视为一事,所有的本能冲动都是为了得到满足,这样就容易把对方当做满足嗜欲的方法和媒介。爱是以肯定价值以及创造价值的态度把自己转向对方。”爱就是爱,就是你心灵中是不是真的体贴、尊重、了解、照顾对方的心意,绝对跟你的身体本能是没有关系的,当然,这不表示在爱里不允许欲望的存在。我们并不是把爱和欲做一个对立的二分,而是我们必须在本质上区分它们的差别到底在哪里。人的处境不能脱离其社会脉络。
贾珍与秦可卿的“爬灰”事件,秦可卿以死为代价,而贾珍毫发无伤。茗烟对卍儿、秦钟对智能儿态度,并没有考虑爱人的未来。张生对崔莺莺未来就没有太多考虑。都是来自于纯本能的欲望。
二、日久生情——长度、深度、厚度
藕官和菂官“寻常饮食起坐,两个人竟是你恩我爱。”
宝玉和黛玉:
第五回,
就是宝玉黛玉二人的亲密友爱,也较别人不同,日则同行同坐,夜则同止同息,真是言和意顺,略无参商。
脂批:“淡淡写来,方是二人自幼气味相投”。
他们的爱情是在日常生活中发展出来的伦理式情感。
第二十八回,
“除了老太太、老爷、太太,第四个人就是姑娘…”
宝玉的爱情排在亲情后面,黛玉在心中排第四。
第二十九回,
“如今稍明时事,又看了那些邪书僻传,凡远亲近友之家所见的那些闺英闱秀,皆未有稍及黛玉所以早存了一段心事,只不好说出来。”
宝黛的幼时友爱,宝黛的爱情慢慢写来,宝玉是经过比较选择的,选择的黛玉。宝黛的爱情固然很深刻,不仅没有涉及欲望本能,连行诸于口都很难表达。
爱是艺术,要慢慢学习,要成长,会体现一个人的人格特质。漫长的时间累积导致的长度和厚度,彼此的脾气、脾性都是彼此知道的。知己式的爱情,日常生活彼此的磨合和加深。
第四十五回,
“今儿好些?吃了药?吃了多少饭?”
第五十二回,
“夜里咳嗽几次,醒几次”
第六十三回
靠板壁坐,靠垫
展现了宝玉对黛玉点滴关心。
宝玉对黛玉的关心,很细腻,很有耐心。脂批:
“此皆好笑之极,无味扯淡之极,回思则皆沥血滴髓之至情至神也。 其别部偷寒送暖、私奔暗约,一味淫情浪态之小说可比哉。”
这就是“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
(宋)顾夏
永夜抛人何处去?绝来音。香阁掩,眉敛,月将沉。争忍不相寻?怨孤衾。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
学习和成长就是要像毛毛虫结茧和蜕皮一样,要有很辛苦的过程,要反对你自己,超越自己,拆肌裂骨般的痛苦,可是没有这种痛苦,人不会有成长。我们在打击既有价值观的同时,实际上是让自己迎向一个更高也更广大的多元世界。
- 宝黛的爱情的根源与本质:
前世—恩义的深化与延续
第一回,木石前盟:
三生石典故来源实际上是同性的知己情谊。“三生石上旧精魂,赏月吟风不要论。惭愧情人远相访,此生难共性长存。”和尚圆观与李源的友情,“情人”并非爱侣而是有情义的友人。
酬报,仙草受到甘露之惠,然后有了偿债心理。报:礼尚往来,回报。“报”体现方式有恩必报。回报金钱、地位,甚至生命。宝黛爱情是以泪还救命之恩,恩义、德惠建立了宝黛的爱情基础。
今世—日常生活伦理情感
女性永远是第二性,丧夫的女性,因为儒家崇尚孝道的原因,对于这种当母亲的女性,拥有很大的权利。母权很微妙,壮大。贾母的权利使二者建立关联。
皇妃省亲建立的大观园,元春(皇权)命开放大观园,众姐妹进入大观园。
第五回,
宝玉黛玉二人的亲密友爱,也较别人不同,日则同行同坐,夜则同止同息,真是言和意顺,略无参商。
第二十回,
“你这么个明白人,难道连‘亲不隔疏,后不僭先’也不知道?我虽糊涂,却明白这两句话。头一件,咱们是姑舅姐妹,宝姐姐是两姨姐妹,论亲戚也比你远。第二件,你先来,咱们两个一桌吃,一床睡,从小儿一处长大的,他是才来的,岂有个为他远你的呢?”
第二十八回,
“除了老太太、老爷、太太,第四个人就是妹妹…”
三、永恒的痴心/两人份的自私?——高度、广度
在爱情这份永恒的痴心下,如果你没有足够的人格高度和生命视野的广度,那么这个永恒的痴心落实下来,成就的婚姻家庭,就可能只是“两人份”的自私。两人份的自私,弗洛姆说:“情爱即便是心灵的状态,它还是很狭隘的,只限于两个人之间的情感,两人份的自私。具有排他性的、非普遍性的。”
圣修伯理《风沙星辰》:“生命教给我们:爱并非存在于相互的凝视,而是两个人一起望向外在的方向。”超越两人份的自私,超越四人份的自私。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杜甫):“顾惟蝼蚁辈,但自求其穴。胡为慕大鲸,辄拟偃溟渤。”
《圣经·哥林多前书》:“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凡是包容,凡是相信,凡事盼望,凡是忍耐。爱是永不止息。”